談一些比較正經的話題好了。遠在地中海的哲學古國,最近又傳出債務協商捷報,該國各大政黨在13日通過財政撙節法案,也就是要求老百姓更勒緊褲袋,因為政府要裁員、減薪、與刪福利。好啊,你這樣搞,我們就示威、抗議、燒警車,看誰撐的久,反正希臘一旦脫離歐元區,再度實施國幣「德拉馬克」後,最傷的也不是小老百姓,而是那些有權有勢的統治階級們,屆時幣值一旦大跌,你們好野人可有得受的。
其實我認為希臘政府也很會善用民氣,每次在與所謂「三頭馬車」(Troika)的歐盟、歐洲央行、與國際貨幣組織(IMF)見面後,那個滑頭的總理跟財長就會說:『你看,我們也很想進行財政緊縮方案啊,可是國內情勢擺不定啊!』這樣,又可以再減記個幾十啪。從原本的50升至目前的70;當然,其中的20啪是經過償還結構的調準後才達到,但也爭取了不小的討價空間。
我在想,希臘這些老狐狸也蠻精的,因為懂西方霸權運作方式的人都知道,IMF其實僅是個法拍中心,他的實際任務,跟網站上所訴說的使命剛好相反。什麼平衡短期國際收支啦、鞏固全球貨幣合作啦、確保金融穩定啦,全都是一堆鬼話,IMF真的在做的事情,我們不妨問問之前被這個組織染指過國家的看法。
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厄瓜多爾、巴西、阿根廷、蘇聯解體後的中東歐各國等,皆嘗過苦頭。當然在比較小的國家是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操刀,但內容不會有太大差別,因為兩者都是歐美霸權的產物。
進行的方式就是先讓IMF與WB借這些小國家一堆錢,然後將經濟殺手與貪官污吏扯在一起,說要幫他們籌建水壩、開發石油、天然氣或礦產等狗屁,這些西方機構劃大餅式的編一堆統計預測,但大部分的規劃,都是以西方企業利益為考量。
然後搞到最後發現,這些國家在借了大批國債之後,突然無法還得了,因為獲利流入大企業,小老百姓沒錢繳稅,稅基無法擴大,怎麼辦?哈!這時IMF或WB又進來了,要幹麼?實施財政的撙節方案,也就是不要花錢在人民福利上。這個還不夠,這些機構還要國營事業民營化,這翻成白話其實就是要Exxon Mobile、可口可樂、3M、AT&T、Alcoa、Shell、Evian Water等企業接手油水超多的國營事業。然後再於當地設廠剝削勞工,污染環境。
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曾說過:『要佔領一個國家通常需要兩種武器,其一為利劍,另一則為債務。』這點在這次的希臘危機顯現的淋漓盡致。這個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已經被歐盟幾個較大的強國置於刀俎上,很多人認為希臘是個壞孩子,沒有錢還跟人家借那麼多幹甚麼。
沒錯,這句話是有道理。希臘的經濟體質原本就沒有好到可以跟德、法等國共用同一貨幣政策,共擬單一利率水準,然後在將債務佔GDP提升至160%的驚人比例。但我想請問,希臘的債台高築,你老美有沒有責任?當初是誰幫希臘做假帳的啊?好像叫做高盛喔。美國的多屆財政部長,以及現在歐洲央行行長與義大利總理,都是高盛企業畢業的。
希臘瀕臨破產,就是高盛當年埋下的禍根;如今出面解決歐債危機的歐洲領袖,也多是高盛出身。高盛已成為歐洲的新主人。希臘當年加入歐元區時,財政狀況並不符財政赤字佔GDP 3%的標準。2000年和2001年,高盛兩次為希臘設計貨幣互換方案,為希臘做假帳,減少希臘以外幣計價的債務價值。當年大力配合高盛的時任希臘央行總裁,就是現任希臘總利的帕帕季莫斯。
這還沒完咧,歐洲自己本身呢?最初都是誰在獲利,根據數字顯示,歐洲在進入債務危機後,德國股市的跌幅,約莫就是起初在進入歐元區時的漲幅。也就是說,現在的股市修正,僅是對當初單一貨幣建置時利多的盤整。
那試問,這些利多都是從那來的?聽說希臘街上一度跑滿德國的雙B轎車,身上穿的皆是法國時尚精品。德、法每年的出口量,最大宗皆是歐元區內的交易喔,所以都是誰在獲利?而這些借希臘的銀行都是哪些國家?不又是德、法嗎?你不借希臘那麼多錢,人家買得起嗎?會搞到現在人家忙著拍賣帕德嫩神廟,或是克里特島嗎?
反觀韓國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中,他們是怎樣處置的。老高麗深知西方霸權搞的那套玩意兒,不等IMF來施加喪權辱國的「結構性調整」(也就是說,政府不可再花錢在自己國民上),自己就先搞定。也許是文化差異使然,老高麗異於希臘所作的方式是,他們不上街,不砸店,也不火燒警察,他們到機場呼籲美金還沒使用完的旅客將錢留下,老百姓則紛紛將黃金、白銀全捐出。
最後,令西方企業驚訝的是,韓國這些愛國心超強,韌性十足的企業,居然沒有發生倒閉潮,韓國政府也當機立斷,使勁所有的外匯存底沖銷1,500億美元的呆帳。原本虎視眈眈,想要將髒手伸入南韓財閥的跨國性企業最後鎩羽而歸。你看,人家政府是如何果斷,人家企業是如何有出息,人家人民又是如何同舟共濟的。
韓國僅花了1998年春天的時間,就將IMF與西方企業趕出,徹底看破這些黃鼠狼的好心。這情況在香港與新加坡也差不多。台灣跟大陸則就根本沒有金融危機的問題。你看有受過儒家文化薰陶的,就是不一樣。
在這個資本主義掛帥,銀行家稱霸的遊戲中,一定會有人是輸家。今天是希臘,明天就會是別國,因為這套標準有內建式的瑕疵,總需要某人當祭品,這個瑕疵就是貨幣的產生方式。我之前有談過『錢』,其實就是債務,市場有多少錢,就代表銀行內有多少債務。學過貨幣學的人都知道,根據美聯準會的「部份準備銀行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system),原本一塊錢的債務,可以槓桿操作至9倍多的貨幣量,也就是說央行可以藉由財政部印出的1億美金公債,槓桿操作至增加9億美金的貨幣供給。
而這些貨幣供給就是基於原本的1億美元為基礎,所以經濟體才會一直的產生通膨,殘害老百姓消費力。因為各國一旦財務有狀況通常就會叫央行買財政部的債務印鈔,搞到最後貨幣越來越不值錢。不僅如此而已,銀行借的錢要還利息啊,所以這又代表經濟體的債務永遠比錢多,因為本金加利息永遠會大於最初財政部發布的公債。
這也就是說,目前的貨幣制度,會產生不足的財富,瘋狂的追趕龐大債務的鬧劇,這就好比軍中教育長常搞菜兵的『抓最後一人』技倆。更好的比喻就是在玩大風吹,吹玩一輪後,一定有某人沒位子坐,因為遊戲的位子永遠比人少。看來希臘是這場金融遊戲的苦主,因為做鬼的人已經發號施令了,這次大風吹的是..........沒有印鈔能力的人。
相關文章:
石油峰值危機之啟示- Martenson's Crash Cours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