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  

(刊於觀策站)

根據主計處甫公布的2015年薪資中位數,最新行情為40,853元。這個數據重要處在於,與平均薪資的48,490相比,中位數的算法較不失真,因為這不會將最高薪的一小撮人,與廣大的低薪族一起平均,將均值誇大、拉高,導致失真的結論。

也就是這原因,兩個薪資的差異馬上立竿見影,顯示出7,673元的差值。也就是說,台灣薪資被極高端的族群,給向上硬是拉出約7,673元的差距,凸顯出薪資分配不均的問題。

這就呼應到前幾週林全院長所言,「創新、就業、分配」等三項台灣經濟政策的矛盾。一般而言,高創新型的職缺,能夠增加一個勞工的薪資。台積電與鴻海的工程師,會拉大與基層麵包師間的薪資差距,導致倘若以平均值估算,會以為台灣勞工的薪資普遍很高(雖然還是很低)。

中位數算法比較合乎常理,這是取總勞動人口數的中間數而定。倘若一個國家的勞動人口為101人,中間數就是取第51位勞工的薪資作基準。一位年薪破200萬的台積電工程師,他的中位數統計學意義就是1個人的排序概念,而非每年200萬的高所得,除非他剛好是中間那位。

此外,2009年平均與中位數薪資的差距為6,026;去年則已擴增至7,673;由此可見,台灣勞工薪資分配不均的問題,有惡化的趨勢。但這個惡化的薪資差距,卻是產業創新後的一個現象。倘若政府坐視不理,會有擴大的疑慮。這點在美國與南韓等國家,就很容易觀察到。

根據《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書中所言,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成長率的r,會高於實體經濟成長率的g,兩者各為5%與1.5%。換言之,在一個資本主義制度中,倘若不以財政或是貨幣政策等手段,逆轉資本與實體經濟中的差異,每年兩者間會朝3.5個百分點差異擴大。

但皮凱提的著作僅以資本(股票、房地產)與經濟成長做比較,而主計處剛公布的薪資中位數資料,更顯示出剔除資本效應後的所得成長差異。也就是說,倘若政府不以累進式的租稅制度,或就業輔助,逆轉台式勞動狀況的天然不公平性,平均與中位數薪資的差異,將更為擴大。

當然,要臆測平均與中位數薪資之所以會逐年擴大,需要更多的統計數據與交叉比對,在尚未取得相關數據之前,比較合理的推測是,隨著經濟結構朝創新與高科技發展,不同階層勞工間的薪資差異化,是在所難免的現實。

畢竟,有了自動化編輯的機器人後,記者的角色將逐漸被取代,但管理記者的總編輯還會安在。這個剩餘的薪資所得,就會被總編輯給贏者通吃,再剩餘的部份,則用來幫這些機器人做定期維修與保養。而原本的記者,可能只好改作麵包師。

由此可見,在未來的創新經濟中,不管是否能夠兼顧到張忠謀所說的「成長」,都會讓越來越多的剩餘勞工,處於薪資M型化的生態,極高薪的一端,吸收總體勞動所創造出的多數財富。

加上皮凱提的資本成長不公性,在這一個高創新的社會中,倘若不兼顧分配的重要性,社會就將漸漸朝向破裂的方向行駛。美國與南韓就是很好的例子。兩國的創新與成長力均高於台灣,但社會紛爭、勞資糾紛與分配不均等問題,亦比台灣惡劣。

或許就是這原因,美國三不五時就會來個鋪天蓋地的金融危機,然後就追隨著一連串的茶黨、佔領華爾街與種族抗爭等運動;壓力大的韓國,則在橋旁設有防止自殺的警鈴,一旦有人看不開欲跨越禁區時,就會播放珍惜生命等罐頭警語。希望台灣不會朝這方向邁進。

延伸:

只會物色弊案,居住正義考鴨蛋!

可抹平貧富不均、又可免大戰,請問你皮凱提了嗎?

是趙藤雄們殺了孫中山?!

與其呆領最低工資,不如分享老闆錢包!

與其吵基本工資,不如玩大一點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你怎麼還不去搞革命?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追蹤大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