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一段時間的世俗廢話後,想將層次拉高一點,談一下大師級人物吧。回想起來,啟蒙我的哲學家中,尚未寫到的還有很多,比方說黑格爾、伯格森、史賓諾沙、齊克果等人;但在這些啟蒙者中,此時讓我最想寫的是誰?想著想著,就思索到一句當年台灣學校常複誦的:『我思故我在!』
這句話的始祖當然是16世紀的法國哲人—笛卡爾,這位仁兄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呢?老笛其實可以說是在整個西方思潮中,從中古時代神學式哲學觀,慢慢轉成近代理性哲學觀的鼻祖。笛卡爾與培根、伏爾泰、休謨(David Hume)等人,被歸類為啟蒙時代先驅。而笛卡爾可說是整個啟蒙時期的老大。
為何這樣說呢?之前的西方哲學家,通常很少會去問『我存不存在』的大哉問。就算會問,答案通常是『自證的』,也就是老美所說得 “take it for granted”,也就是理所當然的意思。之所以理所當然,是因為啟蒙時期前,大多的哲學家,像聖奧古斯丁、聖湯馬士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其等哲學通常以信仰為出發點,然後再自此推導。
比方說阿奎那,他推導上帝存在的5論點中,自始至終,就已假設一個上帝存在的前提;比方說,阿奎那認為世界那麼漂亮,不可能是由某個非全能的物種所創造出,所以上帝必須存在。宇宙那麼複雜、奧妙,不可能是靠機率孵化的,所以上帝一定要存在!世上需要個起始者(first mover),不然事件就不會發生,所以又需要個上帝在那邊上緊發條。也因為如此,『我』無法單獨存在,因為我需要個創造者來生我,所以在中古時期的哲學家眼中『有神,故我在』的論點被推導出來。
但笛卡爾則懷疑這一切,他認為,直接講上帝還不夠,因為我沒見過上帝,我怎知道祂存在,搞不好整個基督教是個惡作劇,所以我要懷疑。來了!!哲學史上第一個將懷疑論用的淋漓盡致的哲學家於焉誕生。這位笛卡爾將懷疑論怎麼玩的大家知道嗎?這句『我思故我在!』的淵源又是怎樣誕生的?
這句話的原意其實不是在鼓勵人們思考的勵志語,這是被台灣升學掛帥的教育制度下,所編制出來的廣告台詞。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最初,是笛卡爾在懷疑外界一切存在後,他想,我既然否定了一切能看到的、摸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感官刺激後,到底還有什麼東西剩下來呢?
他瞭解,一切外在的東西,因為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且終究有消失的一刻,故不能當成終極的依賴。那還有什麼東西是無法被質疑的呢?
他想了又想,突然悟到:對阿!不管我再如何的懷疑,我始終不能懷疑『我這個懷疑』的存在阿。我又是靠著思考去懷疑,那可否說:『我思故我在』,因為就算我懷疑自己的疑惑,還是會有一個『懷疑的我』存在阿,而這個我正在思考中。笛卡爾因此歸納出上述結論。
但笛兄卻不停在這。他認為,既然我存在了,因為剛剛悟到我是靠著思考奠定存在的基礎,那外在的事物就應該也存在。但笛卡爾在此時,選了一個捷徑,因為他在從『我思故我在』的基礎上,為了要推導外在事物也存在,他引用了上帝;他跟自己說,既然我存在,而上帝又是善的,他不會創造一堆壞器官,在外界吸收錯誤的訊息。
因此,外界的一切物質,也理當存在,而界定的基礎則在於:『明白清楚的感知」(clear and distinct perception)。也就是類似潘恩(Thomas Paine)所說的『常識』(Common Sense)。這個常識、或是『明白清楚的感知」,成為之後科學家所用的歸納法。這個法則,將外在的資料經過觀察與篩選後,歸納成通理。西方科學於焉誕生,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必須靠實驗者透過『明白清楚的感知』思考與觀察過,才能認定為知識。
從此觀察,其實笛卡爾是西方哲學中的第一個禪師,此話怎說?老笛的自我詢問法,非常類似佛教的『內觀』法門。也就是一個參禪者,必須內觀一個概念,直到透徹。比方說在禪宗內的分派--臨濟宗中,師父常會給徒弟一個公案去參,比方說觀想『唸佛的是誰?』當然,這個問題,根本沒有什麼正確答案,徒弟每有「正確答案」要回覆時,通常都會被師父賞一巴掌。
當然,笛卡爾的回答:『我思故我在』如果碰上一個達摩,或是馬祖禪師,搞不好又是一個巴掌掀過來,然後師父會回一句:『既然在、何必思?』因此,美國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比笛卡爾似乎更高明些,他說:『我如事、故我在』(I am, therefore I am)。當然,他確實是高明些,但若又碰上馬祖,他可能會得到『天上飛燕劃過天際後,足跡在哪?』的回覆,怎知,就當惠特曼在思考時,馬祖又是一記左勾拳過來。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相關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