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sandel-banner  

最近好像很流行『正義』這套玩意兒,主要是哈佛大學推出一系列的網路開放式教學,其中由Michael Sandel所主持的系列課程最有人氣,他的標題就叫做『正義』。我昨晚大概看了一下,突然讓我重溫許久未接觸的康德式辯證。還記得初次接觸這位德國哲學家約莫在大二的時候,突然回想起許多往事,看著看著,發覺本格中的大師論大師有一段時間沒update了,就趁此機會談論一下老康吧。

這位老德國哲學家最有名的趣事是,他實在有夠準時,生活也十分規律,據說康德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在下午3點時,在住家外圍散步一圈。就因為準時的習慣,以及規律的生活,鄰居索性將老康出外散步的時間,當作中原標準時間來調家中鐘錶;也許,也就是如此守時與規律的個性,造就這位凡是以批判性口吻,精準刻劃出西方哲學3大領域的天才。

這三個領域濃縮在《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與《判斷力批判》中。三大批判分別探討認識論、倫理學以及美學。這與柏拉圖所稱的真(the truth)、善(the good)、美(the beautiful)相呼應;也與後現代德國哲學家哈伯馬斯(J.Habermas)的溝通三項理論:真實(truth)、正當(rightness)、與真誠(truthfulness)重疊,我認為正當在此為倫理,也就是『善』,而真誠則為美的象徵。

根據康德對於道德的論點,他主張人應該追求自由,但人的自由則與較低級的動物本能相反,也就是說,除非人能夠從性、欲望、飢渴、嫉妒,等動物本能中解脫出來,則不能稱自己享有自由。於是,康德將自由的定義分成三種不同的道德反差,各為『責任vs本能』、『自律性vs他律性』、以及『絕對命令vs假設命令』等。

       

易言之,所謂真正的自由,或是純道德,要符合一種居先(a priori)的條件,也就是說,一種尚未有任何條件所污染的情境。它是一種自發性的、內證式的、無條件性的責任,也就是說,一件事情要符合道德規範,其要來自內在自證的良心範疇,且執行者必須擺脫外界所強加的束縛,並將人類動物特質最小化,並將人類共同命運扛在肩膀上。

如果能做到上述幾點,康德才會認為一個人是真正的自由人,並符合道德的定義。他舉了個例子,比方說在一個商店中,老闆明明有能力少找零錢給顧客,但他發覺如果一旦被抓到,就會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最後為了業務著想,老闆決定不少找零錢。

但根據康德對道德的定義,這位老闆的行徑,並沒有符合道德規範,因為他的行為,不符合自律性、以及絕對性,且並非來自內在對於責任的呼喚,而是對條件的妥協。

好了,講了一堆,該是我對康德思想批判的時候了。在我的認知中,康德對於道德與自由的定義,承襲柏拉圖式的二分法(dualism),這其實是西方哲學很大的一個敗筆。也就是柏拉圖這位小老弟,在2500年前,硬要搞一個理想(ideal)與現象(form)的差別,才會衍生出西方特有的『客觀』vs『主觀』差異。所以西方醫學,才會發明一種以醫生為主觀的『醫療者』,醫治客觀體的『病人』,兩者必須嚴格的分開,否則會影響醫師治病的客觀判斷。

124175371558  

但這點在東方哲學,尤其是禪宗、易經與漢醫,就可輕易的被推翻。在易經中,所有的事物,並不可強烈分割成『主觀』與『客觀』兩體,而是一陰一陽的整體概念。也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生』概念,而一陰一陽則之謂道,異於西方主觀與客觀的不兩立論。

這點為何重要,因為根據康德對道德的分類,會很容易的為個體製造麻煩。比方說責任與本能好了,你真的能夠將此一分為二嗎?比方說性慾,當一個人看見性感的配偶,穿著火辣睡衣,若隱若現的站在前方,這時所產生的生理變化,是責任還是本能?

如果說是本能,那人類就不能繁殖了喔。因為人類還是要靠著本能的反應,才能跌跌撞撞的繁衍至今,如果連性慾這個最基本的本能也遭禁止,或是分化,那道德本身也失去其意義。

5361268_orig  

再者,當你看見一幅美麗的畫像時,突然飆出一滴眼淚,試問這個動作是責任還是本能?那被掏耳朵時的快感呢?在夏天大快朵頤吃西瓜的暢快呢?會是責任嗎?這些根據康德,皆非自由的表象喔。

再來到自律vs他律。我很多時候搞不懂,在一個世界中,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我們是否還有自我的存在?在一個全是紅色的世界中,我們是否能夠真的見到紅色?應該不能,我們需要一種不是紅色的媒介,才能瞭解紅色為何物。相對的,如果沒有旁人的反應,我們怎會知道一件事符合道德與否;既然如此,一件真正道德的行動,能夠全然自律性嗎?

所以中國的老祖宗,老早就看見這些矛盾了,只是西方哲學較為年輕,常常需要講一堆二分法的辯證與分析,來研究一件事。但東方哲學不同,中國思想喜好矛盾,樂浸淫於模糊中,因為一個中國哲學家會跟你講,一切都『很難說!』

你看易經的64卦,每個卦都有6個爻,每個爻都在訴說當下的情境。也許在乾卦中,站出來捍衛正義是個正確的舉措,畢竟6個爻皆陽爻,想要不陽剛一點還很難。但同樣一件事,當碰到坤卦時,就不方便硬幹,畢竟坤卦六爻皆屬陰,順從、禮讓、低調反而才是正確的因應之道。

80558f16-4e49-424c-bc5a-ac032fd115fc     Kungua2  

但這點不是西方哲學擅長的部份,因為在東方哲學中,一個好的道德人士,其德性是需要靠『修』出來的,而這個修字,是經長年累月的靜坐、參道、失敗、體驗、以及培育養生之道,才能悟到。這是個全體性的修為,所培養的是一種直觀能力,而非如康德所言的理性(reasoning)思辯,因為這還是在思維層次,任何以思維下手的,都會產生『二分法』的矛盾。

所以西方的道德觀,常常培育一堆自認正義化身的使者,如果這位使者真有道德品質,那還不至犯太多過錯,如果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就會出現如今老美的狀況,盡以為自己是國際警察,每天在全世界傳播自由民主的福音,如果不從,就是飛彈伺候,這點在西方的宗教中,亦可一覽無遺。

同樣的侵略式傳播正義法,在中國就很少見,正義一詞也非中文用語,中國人有正、有義、有忠、有仁、有慈、有禮,但將『正義』兩字擺在一起的,還是需要歸功於洋人。綜觀中國歷史,其屬『朝貢文化』有人稱為『王道文化』,異於西方的『霸道文化』,就是我中國很大,但我不會去侵略你,只要藩屬國偶爾來朝貢幾次,我大唐帝國就會加倍的還你,所以在明、清的時候,過多藩屬國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好康,三不五時的跑到中國朝貢,最後清廷吃不消,要求規定每年僅能朝貢一次。

也就是這個原因,中國的城牆,是拿來抵抗外夷入侵的,並非拿來殖民其他族裔用。所以火藥、羅盤等發明物,在中國都沒用來侵略他國。而西方文明的二分法,將殖民國的主體本位化,好讓被殖民國的地位客體化,西方統治於是得到合理化。

  

最後在總結這篇康德的道德論時,我想以禪宗的一則公案做結尾:一日,當梁武帝聽聞達摩為高僧後,想傳喚他來,評論自己「造寺度人,寫經鑄像,有何功德」?沒料到達摩卻還以:「並無功德,此有為之善,非真功德」。梁武帝聽後大怒,說道:『請問高僧,那何謂神聖?』高僧答到:『然無聖!』武帝再問:『你這位妖僧到底是誰?』妖僧答道:『不知道』

這個能夠悟到『不知道』的知道,就是東方哲學的奧妙之處,看似不知,實則知,因為有分別的道德,非道德,此乃道德。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華夏治理思想釋義

『老莊的相對論』讀後感

這,就是禪!

民主是好東西嗎? 大師論柏拉圖

華嚴宗釋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大師 的頭像
    王大師

    王大師論壇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