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之前工作到賭爛後,隨意想了一篇4小時上班時數的文章;但在地球另一端的秘魯,竟然也有一位政治漫畫家與我有同樣的論點。他原是一位美術工程師,是經由一位網友介紹的。在這位秘魯工程師的論述背後,有不錯的學術根基,與我之前所提議的方式有互補的效益。我會大概介紹這位名為Carlos “Carlin” Tovar的論點供大家參考。
我因為常寫財經新聞,所以看世界時常以擅長的總體經濟學下手。之前這篇就是從貨幣與財政政策切入,解釋為何通縮能夠解決工作時數過長、勞保與年金破產等問題。但Carlin的切入點是從科技創新與企業獲利面下手。這點與之前常蒞臨小弟論壇的『時代精神運動』(zeitgeist movement)諸位網友的論點不謀而合,我雖然對這個運動的些許細節有不同看法,但還是大力推薦給台灣的網友認識。
Carlin與時代精神運動皆探討為何在一個機器可以輕易取代勞力的後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工作時數往往不減反增?在時代精神運動中,創辦人Peter Joseph認為是因為現代『貨幣』的觀念,使人的心智受捆綁。銀行家濫用『部份準備金制度』奴役了勞工,所以人們就成了債務的奴隸。我認為以貨幣學的論點切入不錯,這也是大師在談論總體經濟時常用的分析工具。
但Carlin的切入點則比較生活化一些,他舉自己作例子;因為Carlin是電腦繪圖師,在30年前時,因當時的資訊設備不完善,所以往往需要花一天的時間完成一件案子。但當繪圖軟體以及更快速的硬體發明後,他發現過往需要花一天完成的工作,現在僅需半天就能完成。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在一家裁縫的工廠中,一個裁縫師因使用較為先進的機器,能夠在半天內,完成過往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成品。但照理說,裁縫師應該可以對資本家提出中午就回家的選項;但本能的,她並沒有提出,就像Carlin也沒有向他老闆提出中午回家一樣。
在一般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呢?對!資本家通常會將多餘的勞工解僱,然後將剩餘的勞工操到死,很像大師目前工作的『黑色巨塔』,人一一的走光,剩餘的人必須填補離職人員的工作量。這也就是為何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上個世紀的勞工生產力成長了約650%,但工作時數卻停滯在19世紀前的水準,也就是8小時。
也許很多人會答,『8小時是自然的生活節奏啊!』喔!你確定?其實在勞工史中,8小時是個用血、淚『爭取』到的權利,而不是上天掉下來的禮物,更不是資本家慷慨給你的獎賞。在19世紀時,一般歐洲的勞工,常常需要在環境惡劣的廠房中,待上16個小時才能回家,而且當時還充滿了童工。
但就因為勞工意識漸漸高漲,西歐一些國家中的勞工開始組成工會,在經歷長久的抗戰後,工作時數才慢慢由16小時降到14,然後再由14降至12,12再降至上世紀初的8。
當然,除了勞工意識高漲外,另一個原因是生產力大量增加,資本家可以負擔得起降低的人工時數。但問題是,上世紀明明勞工生產力增加了650%(這點在認命、勤奮、好凹的東方國家更是高),但為何工作時數依然仍停留在8小時,這不合理阿!
目前的論述是:『8小時是維持經濟成長很關鍵的工作時數,因為一旦減低工作量,經濟就無法成長。』但Carlin指出,這是無稽之談,因為在上世紀初時,當工作時數減少時,經濟反而更蓬勃發展。因為,多餘的時間,民眾可以將其用在享受休閒性的消費上,這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成長的動能再拉抬企業獲利,最後帶動良性景氣循環。
Carlin辯論說,活活的將勞工綁在工廠裡,才對經濟有害。因為,你將這些潛在消費者困在工廠裡,這就犧牲掉經濟潛力,造成資本閒置。此外,如果目前的經濟制度,依然壓榨勞工的實質所得,那經濟體往後就不會有足夠的消費拉抬經濟成長,這種自殺式的資本主義,終究要滅亡。
這點其實馬克思也曾說過,他說資本主義有個內建式的毀滅機制,因為資本階級所設計的利潤制度,會讓上層階級的財富呈指數型成長,資本家生產商品的『剩餘價值』會不成比例的增加。而勞工階級的財富則會停滯不動,甚至往後退。最後,因為經濟體內主要是由廣大的勞工所組成,這會造成『過多供給、但無需求』的窘境,最終導致自我毀滅。
Carlin指出,按照目前機器取代人力的互補效應,勞工應該可以慢慢的減低工作量,一直到每日4小時為止,而剩下的時間則用作自我充電,甚至拿來刺激經濟;如此就可解決目前的高失業、低成長問題。因為一個僅需4小時工作量的安排,外加機器協助生產力,原本的1個工作就可以由兩人作,輕易解決高失業問題,經濟體是可以很容易的達到充分就業。
如果Carlin的機器取代勞工論,再搭配我的『有秩序通縮』,外加時代精神的『資源導向型經濟』,那就可以在降低工作量的同時,增加購買力,且可以將消費花在對經濟永續有幫助的部門中,如文化、藝術、家庭、以及興趣培養上,這不是很完美嗎?大家一起加入4小時聯盟吧!!
4小時聯盟 Q&A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不要絕望!未來工作只要4小時
如何課證所稅、又解決退休金? 請聽王大師開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