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到這次蜜月的重頭戲─馬爾地夫,一個專家認為會在50年後滅頂的印度洋島國,也是美國官方所說賓拉登海葬的地方。此行我們沒有看到小登,但見到很多熱帶魚群、水母、檸檬鯊、花媽魚(因為長得很像陳菊)、魟魚、螃蟹群、以及綠蠵龜,如果這些海上生物是在白天去水族館時見到,那不稀奇,如果這些生物一天24小時繞著你的房屋轉,就連上個廁所蹲馬桶時,目光稍微往下一飄,就又可以見到Nemo正吮食海葵的觸角,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這次待的酒店可說透支了近來的結餘與婚禮進帳,小弟又再度回到卡奴時期前的窘境,因這次所豁出去的酒店地點是四季(Four Seasons Maldives),說實話,在窩於西門町的小套房多年後,突然入住一個建在蔚藍珊瑚礁群上的木造小屋,實在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體驗。
白天一望無際的大海,眼前徐徐漂來不高的浪潮,Villa邊的海水不深,以至於環繞在礁嶼旁的海面呈淺藍,甚至透白的清澈色,而就在不到20公尺半徑的圓周外,海水突然驟轉深藍。我問過當地的船夫,他告知是因馬爾地夫天然形成的海底地理所致。
在遠古時期時,這裡原本是一座座的活火山群,當泥漿冷卻後,形成一口又一口的環礁石,而繞著火山口的環礁圓周旁,就是向下直落的火山輪廓,所以當地的環礁嶼,都會在一定的圓圈範圍後,向下急驟,形成一個有趣的島嶼地形。
Four Seasons的島上約莫有100個Villas,所以就算整個島上擠滿客人,也不會超過200個旅客,所以在這個赤道旁的熱帶島上,每個人皆可以享受充分獨處的空間,就算每個Villa面對的海灘緊鄰著另一個Villa,但要見到鄰居還蠻不容易的。像我與阿潔的水上屋後院(應該說後海),幾乎沒有人跟我們一起游水或浮淺,一開始還怪冷清的。
阿潔原本說啥也不趕下水,但見到我這個快要100公斤的大漢,噗通!一聲躍入汪洋中,她也滑稽似的套上專為溺水人準備的救生圈入海,一起享受海底下的世界。阿潔多次在岸上餐廳準備中東麵包(Pita)餵食小魚,貪吃的熱帶生物,居然很有默契的分食著陸地乾糧,有些性子急點的鯛魚,索性直接朝阿潔的玉手咬下,嚇的她花容失色,但是仍不死心,持續將一隻手伸出海平面上握緊Pita,小頭不時的往海底下鑽,物色下一個貪吃的小動物。
馬爾地夫的地形可以說是沒有地形,因為整個國家是由上千個島嶼所組成的26個環礁,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約有200座島有人居住,其中有許多島嶼被開闢為觀光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整個國家的高度低於海平面3公尺,也就是說當地沒有一座山,連座小丘陵也沒有。還真有點不習慣。想像一旦海嘯來,這些人要往那逃。
也許就是這緣故,馬國在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時,有逾1000多人身亡。前任總統納希德(Mohamed Nasheed)為了要凸顯馬爾地夫猶如風中殘燭的險境,於2009年時率領部長們,召開世界上首次水下內閣會議,希望借助這樣的行動呼籲全球,關注正在威脅熱帶群島國家生存的海平面升高問題。
這個500年前鄭和就到此一遊的印度洋島國,剛好與上一篇的新加坡相反,馬國有民主的制度,但沒有法治的觀念,所以就在年初時,當地搞了一系列的政變,將納希德給逐出大位,原因很荒謬,就是抱怨當地的旅館竟然販賣Spa與酒類的服務,這點可氣死了基本教義派。
一些投機份子與政客,就抓緊這機會,將納希德給倒戈,但當慣總統的納希德也不甘示弱,隨即在新總統登基大典時派他的小嘍囉們封鎖國會,癱瘓當天的議程,又在島上四處縱火。也就是這個原因,原本與阿潔想打算取消來馬國,但是經過我們在該國首都馬列的唯一朋友─Ivan(私人導遊)介紹後,發現還好當時沒有取消行程。
因為首都內雖然示威活動頻頻,但是大家都是在『玩假的!』Ivan說道,許多馬爾地夫的居民沒事作,認為民主就是要有聲音,管你內容是啥,老子就是要找議題來反對,於是一堆投機政客見狀就毛遂自薦,當起大家的救世主了。在Ivan帶我們去的Shopping Store中,幾位老闆也大力贊同,認為民主真是個禍害。這點,其實所有不成熟的民主國家都能見端倪。還記得當初的阿扁嗎?
在Ivan帶我與阿潔繞完不大的馬列後,賊頭賊腦的他,問我台灣有沒有night life!!!!(眼睛睜大大地)。我一時不知night life為啥,就表示當然有啊:夜市釣魚啦、卡啦OK啦、電影院啦、公園內的土風舞啦等等,他聽後很是失望。最後從他嘴中得知這位小我一歲的懶惰導遊,竟然將自己的妻小送到馬來西亞,因為他抱怨在這個年收入不到4,000美元的漁業小國,生活費用直逼歐美大國,所以大喊吃不消後將妻小往國外送。
我又問道他喜不喜歡馬來西亞,他答不喜歡,他比較熱衷菲律賓,因為有『night life!!!!』,說話的語調充滿猥褻的感覺,我終於明瞭他的『night life!!!!』為何了。難怪三不五時老往菲律賓與泰國跑。我又問說,難道馬爾地夫這個回教國家,對於道德的規律不夠嚴謹嗎,他說:『唉!馬爾地夫又不是沙烏地阿拉伯,一般人都只是表面上掛個回教標籤,私底下可是猶如熱帶的生猛海鮮哩!』
說得也是,我們人總喜歡分類,這是宗教,那是世俗;這是政治,那是經濟;這是民主,那是專制;這是耶穌,那是阿拉;這是本土,那是外來;可是實際上,在摘下每個人的面具後,政客要的、暴民想的、導遊玩的、旅客盼的、神父搞的,不就是海面下珊瑚礁中,各式各樣的海底生物所作的嗎?吃、喝、拉、撒,莫不細道著各類飲食男女的眾生相。
相關文章:
三月蜜月行(上)--新加坡
花媽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