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沒受大眾關心的新聞,就是台灣銀行的爛頭寸,即將突破10兆。換算成台灣GDP,等同3分之2本島的經濟總產出。也就是說,台灣有快2/3GDP量的鈔票根本沒經濟價值,多半呆坐在銀行帳戶內,等待果陀。
但同時間資產市場確有剛好相反的表現,美股持續破歷史新高,臺股雖在9月期間修正不少,也持續維持在萬點之上。換言之,明明實體經濟並沒起色啊,銀行寧願將10兆爛頭寸放在帳戶內,也不願意借出去,給具有高投資潛力的貸款戶賺取利差。
這不是不合邏輯?明明政府整天保證我們台灣的經濟很棒,出口訂單持續成長,景氣恢復成綠燈的穩定區域。而且看看那亮眼的股市指數,已經打破史上停留萬點最長的期間。而房市雖在前兩年有短暫的修正,卻也逐漸回穩。實體經濟,應該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啊。
但這與上述爛頭寸的理論不相符啊,明明銀行有10兆的存款擺著放不出去,刺激實體經濟的活絡,勞工的實質薪資則卡在17年前,怎麼會有股市與房市的履創新高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股市與房市屬於資產市場,這個市場有保值與投機功能,因此人們多半不會快速賣掉這些資產。此外,這兩大市場可以靠彭14A的極寬鬆貨幣政策,也就是印鈔量給人為膨脹。
來看看下面三張圖表,看看彭14A擔任央行總裁後,不管是M0、M1還是M2,都膨脹到了極致。這些錢,多數流入了股市與房市。所以會不會好奇,為何房價就是在2000年之後開始快速飆升。而股市也是在2000年之後,多次走入破萬點的領域?
這個是基礎貨幣M0,也就是彭總直接印鈔的數量(記住他是1998年就任的喔)
這個是短期貨幣量M1,可以靠大量放出貸款與信用卡增加
這個是長期貨幣量M2,可以靠大量放出長期貸款增加
因為這毋需實體經濟的活絡,只要彭14A一直印鈔、一直印鈔(M0的增加),以及銀行亂放款(增加M1、M2)就可達到,還會以為2003~2007年時期的George and Mary現金卡,以及毋需頭期款的房貸很難以理解嗎?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這就是14A與財經陰謀複合體想要掩蓋經濟崩盤的事實。經濟崩盤?大濕,你是在開玩笑嗎?
不是,因為迄今為止,我只解釋了GDP公式的貨幣供給面,也就是M0~2,但我還沒附這公式的另一要素,也就是貨幣流通速Money Velocity(V)。
想像看看,如果我有一張100元鈔票(M1),我存著不用。這個經濟體的產出就是0,因為根據費雪公式,GDP=M乘以V。如果我把這100元鈔票拿來買便當,便當老闆又用來買文具用品,文具用品老闆娘再用來繳女兒的補習費用,這張100元鈔票,就有3次的貨幣流通速(V),這個經濟體就會有GDP=100乘以3=300元的經濟總產出。
我要表達的是什麼,就是無論你14A如何的印鈔(M0),或是你銀行如何的亂放款(M1~2),讓股市與房市投資人將錢用來賭博,都無法刺激經濟,因為那上兆元的鈔票,都沒有被導入實體經濟中,用來幫你加薪,你也不會用來買機車、看電影,或是投資碩士學位。
好,謎底要揭曉了,剛剛分享了亮麗的M0~2的圖形後,來分享一下貨幣流通速的圖......
嗯,等一下?蝦米?沒有!!!啊不是央行都會公布重要的貨幣數據嗎?亮麗的貨幣供給數就像A片女星的三點一樣,大剌剌的露給民眾看個爽,讓股市與房市投機客增加信心。但為何真正能夠反映實體經濟活絡程度的貨幣流通速,居然會跟皇后的貞操一樣,死都不讓你看?
是不是太悽慘了,不敢讓市場知道。害怕那些笨笨的股市與房市投資客,見到這數據後,會徹夜的將錢從資產市場中抽回?呦~濕兒你又在陰謀論了!
好啦,既然14A不願意做這張圖,我就四處在網路上找,還真讓我找到兩張只作到2009年的貨幣流動速圖如下:
有看到嗎?是否與上面幾張貨幣供給量的趨勢剛好相反?可以人為控制的M越來越高,但無法靠14A印鈔的V則「崩潰中」!這馬才是經濟的實相。
最後,因為這幾張圖只作到2009年,2016年的部份我自己算了一下。
根據費雪公式 GDP=MV=PQ。也就是說,找到GDP、知道貨幣供給量(m1 m2),就可以得貨幣流通速的V。
2016年台灣的GDP為15.9兆;當年12月狹義的貨幣量,也就是M1b為16.1兆,V=gdp/M1b,求得0.95。
也就是說,以短期貨幣供給的新台幣鈔票計算(也就是現鈔、活儲),一張鈔票,才換手0.95次。換言之,一年內,多數人決定把錢存在銀行內,不願消費。一張鈔票,要等約1.1年,才會換手一次,也就是花出去。這代表消費已經崩潰。
如果拿廣義的M2換算呢?2016年12月台灣的M2為41兆。
所以V=15.9兆(GDP)除以41兆(M2),等於0.37。也就是說,如果把定存、外匯存款等較為長期性的鈔票算進來,一張鈔票一年才換手0.37次。這代表投資已經崩潰。
來,看看什麼是貨幣流通速
根據M1~2數據所換算的V,台灣的消費力與投資等經濟活動正崩壞中。
換言之,彭總拉、張董、郭董、股市名嘴、巴菲特,一直說的經濟好棒棒,股市萬點可持續下去,但實際上,一張鈔票的換手速,也就是消費力與投資等經濟活動,均來到二戰後新低 。
就看看上面這兩張圖,M1在1971年是一張鈔票換手6次。如今是一張換手0.95次,少了6.3倍。若以M2換算,1971年是2.2次,如今是0.37次,連我阿嬤都覺得怪怪的。
恐怖恐怖。難怪央行從不發布這資料,只有台灣一個怪咖大濕會神經病的被網友激去算去算。請記住,臺股的破萬點,是基於這個經濟的基本面喔所形成,能永續嗎?
延伸: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