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4497-poster-1920-172-features-how-negotiate-salary  

(原刊於滔滔堂)

週日吃完中餐後,回家聽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端出振興經濟藥方首部曲的「員工加薪、企業抵稅」政策,深感執政黨團隊,腦筋終於靈光了起來;瞭解明年要有一丁點執政的機會,一定要讓嘉欣(加薪)小姐的時薪,打敗婉君姑娘的空心。

突然發現,這二十幾年來的經濟學論述,已從1990年代麥克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慢慢轉移至皮凱提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兩本鉅作的論述截然不同。

前者談一個國家的人民如何爆肝,後者則談如何補肝。目前的台灣,要的是好肝政策,而不是逼著喝愛肝挽救。

雖然洪秀柱團隊的加薪構思還不錯,可輔助年初的「加薪四法」政策,但仍不是最理想化的財經架構。要制定一個通盤的加薪方案,我憑自己的經驗,提供一個加薪五大補丸,輔助新法案:

一、立法,大幅刪減履歷表內容:我的經驗是這樣,台灣薪資之所以如此之低,很大原因是勞工從履歷表的填寫開始,就輸得很徹底。台灣履歷表的規格很無良,會將勞工的談判籌碼,一字不漏的獻給潛在雇主摸底。

舉凡年齡、身高、婚姻、長相、體重、血型、家世、星座、成績、前薪資、甚至連家人的身份證字號,都必須畢露無遺。勞工好像將自己剝光一樣,讓裸露的身價全暴露在雇主之前,勞工卻沒有等同的資方資訊。

在台灣,隨便一個履歷表就超過5頁。在國外,通常一頁就能搞定。寫多了,反而認為是侵犯人權。但這不僅只是保護人權的概念而已,也是議價的策略。倘若雇主對瞭解勞工的程度,比勞工瞭解雇主更透徹,薪資談判的天平,會平衡嗎?

如果資方能夠要求勞方在申請工作時,提供鉅細靡遺的個人資料,那是否可請公司的營運單位,提供經理部門的薪資情況、三等親資訊、以及前三個工作的報酬與離職原因。或更棒的是,請提供公司前三年的財務報表與成本結構,員工的單位成本與報酬率。

此外,請提供本人所申請的職缺離職率是多少,解釋前3任與現職3位的薪資結構,與前職被fire的理由,並請主管陳述解僱原因與員工的答辯;請將這些答辯檔案化,並向勞工局立案。這樣,不是會有更客觀的薪資談判平台嗎?至少資訊是對稱的。

二、修正工會法: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顯示,要求企業加薪最佳的管道,並非靠政府代為議價,而是員工自己組成工會,靠利害關係人的集體議價權,為自己把關。

看看德國等北歐國家的薪資之所以羨煞全球,並非政府強制規定加薪政策,而是國家擁有堅挺的勞工團體,負責幫員工議價薪資、爭取福利。這些國家的勞工團體十分專業,通常會形成一個大型的雨傘架構,專業且全職的幫勞工議價、罷工、訴訟、以及研究勞資結構。

反觀台灣,能夠說出的勞工組織寥寥可數,且分散至各產業內。想像看,如果有一個如台積電績效的勞工團體,全職的幫台灣勞工議價,我們的薪資還會那麼慘嗎?

所以我提議,除了年初國會推出的「加薪四法」外,立法院必須另立一法,規定台灣企業一旦有盈餘,必須比照出口業必繳的「推廣貿易基金」,將部分營收用於制定「台灣工會聯盟」。

這個工會組織屬財團法人性質,甚至能夠上市櫃融資。功能就是全職協助勞工爭取福利,並組織個別產業的工會團體,成為一個跨產業的雨傘架構。

三、幽谷天使政策:台灣的薪資會低,其中一個因素,就是經濟學家稱的「死亡之谷」。這是一段應屆畢業生,從學校的最後一哩路離開後,到擁有穩定工作的第一哩路間的距離。

通常職場新鮮人礙於沒經驗,因此四處碰壁。外加沒勇氣爭取較高的薪資,於是屈就薄薄的22K。如果這段期間政府適時介入,在無助的年輕勞工卡在死亡之谷時,伸出一隻天使之手陪伴新鮮人,默默的渡過黑暗幽谷,豈非功德一樁?

這一隻手,靠得是政府藉由對企業的稅務優惠,鼓勵公司加薪。讓新進員工可在踏入第一份工作的當下,立即拿到與職場老鳥等同的薪資,而不會卡在22K的牢籠中。

四、提升基本工資:雖說基本工資利弊的論述不同,但不爭的事實是,主要國家都有基本工資的保障,且趨勢為上升的格局。全美第二大城洛杉磯要在2020年之前,將基本工資從目前的時薪9美元,逐年調升至15美元(新台幣457元)。

同時間,英國總理卡麥隆今年也制定「全國生活薪資」政策,將時薪於2020年之前,調升至9英鎊(約新台幣450元)。反觀台灣目前的基本工資為時薪120元。感覺可努力的空間,仍十分龐大。我提議可參考施明德的27,199元。

五、制定通縮結構:什麼?大師你瘋了嗎,會推廣這種經濟自殺牌?但我反問,誰說一旦通縮(物價下滑),就一定會導致經濟衰退(recession)?瑞士目前的GDP增速為1%,通膨則為-1.3%,意味著這國有2.3%的實質成長率,不就是物價跌、經濟漲的範例嗎?

日本是更好的例子,雖歷經20多年的通縮環境,但近幾十年來,經濟照樣成正向成長,只是速度不像19601990年代那樣快速而已。日本的通縮環境,反而讓它成為世界上,僅次於荷蘭的最均富已開發國家。

但按照資本家所研發的GDP定義,日本卻被認定為失敗的例子。但在安倍經濟學之前的近20多年來,日本房價變便宜了(資本家稱為房價崩跌)、日圓升值了(資本家稱出口衰退)、購買力上漲了(資本家稱通縮),大財團變少了(資本家稱企業危機)。這些例子,在在使日本的財富矛盾消弭,這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失落的N年!

所以我主張利用各式政策工具,讓匯率、利率、工資調回應有的水位,讓台幣升值、利率走高;如此,國民的購買力就會上升,儲蓄報酬成為正數;同時間,高幣值、高利率會抑制通膨、增加購買力。

這樣GDP很有可能會趨緩,沒關係,政府只要小心控制萎縮程序,制定在這段經濟收縮期中,有哪些產業該減肥,哪些該保持,而哪些該增加。

從事這些「有秩序通縮」的當下,我們可以逐年減少工作時數,首先取消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陋習。然後,規定每年上班時速遞減5%、CPI遞減0.2%,等以此類推。

預計10年後,硬性規定的上班時數,可減至每日4小時,剩下的4小時則為加值用。或是你不想上班,則可以選擇自我充電、培訓對社會有益的技職,這些成本企業必須全額補貼。

以台灣(其實是全球)的人口結構而言,我們的退休機制恐無法永續,因為目前的算式,均以現在的物價水準推估,每年制定12%的增幅,到2040年後,退休人員當然需要一大筆退休金才能過活。

那要如何不失去退休人員的購買力、又可兼顧之後的人口結構呢?答案就是:通縮,讓經濟穩定成長,並使物價水準逐年下滑。

希望將來,在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中,一天的經濟活動只佔4小時就好,也就是整天(以16小時計算)的25%就夠。其他時間則用在創作、家庭、社交、娛樂、技能、提昇心靈等活動。

畢竟,我們只要看大自然就可發現,只有人類那麼瘋狂的工作、那麼神經的囤積;就連所謂最勤奮的螞蟻,也不會多浪費地球一粒米的資源;更何況,工蟻的付出,是出於內在的動力,而不是冷血的KPI績效。

延伸:

台灣薪資從履歷表上就開始輸.... (。・ˇ_ˇ・。)

不要絕望!未來工作只要4小時

張忠謀拿一分都不能缺的電;補股東死都不多繳的一毛稅

棒!加薪四法已過一,來聽大濕講故事

誰偷了你的人生?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追蹤大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