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彷彿全世界都壟罩在一股「恐怖氛圍」之中。自從2013年的波士頓爆炸案之後,全球發生一起又一起的獨狼砍人案、無差別殺人事件、校園槍擊慘案、以及伊斯蘭國(IS)恐怖攻擊。這些看似迥異,卻有著一種莫名的相似性貫穿於其中。
打個比方,自從台灣的鄭捷殺人案之後,捷運的每截車廂中似乎多了錄影設備,監控著乘客的表情與一舉一動。警方也製作臉書的犯罪資料庫,監控著網路上的流量,好似電影《關鍵報告》內的「犯罪防制單位」(Pre-crime Unit)般,老大哥時時刻刻監控著潛在罪犯,好在充滿犯罪思維的孤狼行兇前,先行逮捕入案。
不要以為這是科幻小說的內容,7日的一則新聞中,解釋著臉書、Google、推特等網路三巨頭,已悄悄加強反制IS利用社群媒體,宣傳及召募成員的方式,但極為低調,避免給人協助當局監控網路的聯想。但對我而言,這就是一種另類全民監控的藉口罷了。
當然不只美國;英國、法國與德國等歐洲國家,均在近來幾起獨狼式的恐怖攻擊後,悄悄制定各自的網路監控法案,偷窺各自公民的網路訊息,甚至在使用者尚未犯案前,事先待補到案。
這種連希特勒都夢寐以求的工具與法源,居然在21世紀慢慢成形。記得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幕僚長Rahm Emanuel,在金融海嘯後說過:「不要浪費任何危機。」近來全球不知怎的,在各地冒出幾年前還默默無聞的IS組織。
但只要一窺這個神秘組織的淵源,不難發現西方特務機構於背後的染指。或許說,近來許多恐攻,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試圖藉由這些事件,制定網路的監控機制。畢竟,美國企業多次遊說國會通過CISPA、PIPA、SOPA等網路監控法案(類似台灣的電信法修正案、智財法、國安法、反恐法)均未果。
什麼又是CISPA法案呢?長話短說,CISPA可藉由恐怖行動與智慧財產權的名義,對網路用戶的資料進行存取。也就是說,政府或企業只要懷疑有非法行為,就可以用CISPA的效力,強迫對方交出隱私資料。
在屢試不爽後,2013年美國共和黨議員Mike McCaul,試圖藉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成功於眾議院闖關CISPA,但終究因爭議過大遭參議院否決,但仍推出改良版的監控法案躺在國會中。
如今有了IS大戲與全球撲天蓋地的恐攻事件後,政府再度找到藉口,試圖箝制網路這塊言論自由的淨土。至少臉書等網路三巨頭,已聯合好與政府合作,主動刪除大企業認為的「不正確言論」。
巴黎恐攻事件後,美政府也呼籲科技企業限制資訊加密,讓政府更容易偷窺網路訊息。但問題是,全世界連IS的真面目是什麼都還不確定,怎可任意箝制人民的網路言論呢?不要以為這都是陰謀論,就連主流媒體的《聯合報》都曾於9月26日的國際版新聞,援引伊朗民營Tasnim通訊社的新聞指出IS的背後有美國勢力的支撐。
伊朗國會議員約卡爾批評,協助IS的美國軍事顧問被捕,顯示美國與IS確有合作,美國帶領的聯軍不是要打擊IS,而是別有目的。另一個證據是,巴基斯坦最大英文報《快訊論壇》1月28日報導,IS巴基斯坦分部指揮官薩拉非(Yousaf al Salafi)接受訊問時坦承透過美國獲得資金。
最具指標性的政治人物,莫屬俄羅斯總統普丁去年在The Valdai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 Club會議中,透漏美國才是IS背後的影武者。如果上述幾個新聞來源均屬實,那麼為了一個全世界最大侵略者的監控欲望,而玷污全球自由言論最後一塊淨土的網路,豈不荒謬?
當然,臉書等三巨頭的自主性刪文還不構成違法要件,最可怕的是,美國在不久的將來,會利用近來一連串的奇怪、巧合、荒謬又密集的恐攻事件,通過更寡廉鮮恥的「類CISPA法案」,那全球也離納粹德國不遠矣。
畢竟,希特勒還必須破你的門,才能偷窺抽屜內藏的隱私;有了各式的網路監控法,各國的情治單位就可輕輕鬆鬆喝著雞尾酒、翹著二郎腿,坐在辦公室內偷窺你打的每一個字。
不要以為不可能,畢竟歐巴馬於台灣時間7日上午7點發布全國反恐演說,表示恐怖活動已經進入「新階段」。他呼籲國會通過相關法案,好對抗日益惡化的恐攻事件。
說實話,聽到督促國會通過新法案後,背脊又突然一陣冰冷。不知是否美國會將再度闖關進階版的CISPA法案。一旦過關,這意味著全球(當然也包括台灣)必須依樣畫葫蘆,制定類似的網路箝制法。
一旦成真,「犯罪防制單位」應該就不再屬小說內的場景了。70年過後,希特勒恐怕還會羨慕歐巴馬握有的「治國軟實力」。畢竟,當時納粹要引起戰爭,賴掉天價外債時,還沒高科技的網路當情資蒐集中心。
如今西方國家各個債務都已超過GDP的規模,一場大國間的博弈越來越逼近。首個戰場,當然就是你我的數位現實;至於登陸地點:網路諾曼第。
延伸: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