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s_bank-cartoon.jpg

對於『佔領華爾街』運動所撻伐的銀行產業,我其實感觸蠻深的,就在公家機關的橘色巨塔前,我的工作就是在搞金錢遊戲的銀色巨塔內,也在美國的華爾街實習過一陣子,我的感覺是,金融業如果是資本主義的極致,那它的法則很簡單,就是極力的處罰窮人,誇張的獎勵短期利益追求者。

之前在『永遠豐滿』銀行當理專時,負責的就是放款事業,跟美國在2008年時所產生的金融風暴有極大的關聯,可是台灣銀行雖然有不小的『逾放比』,或是『不良債權率』(Non-Performing Loan Rate),但當時台灣沒有大膽與貪心到像老美那樣搞個次級房貸,台灣的銀行有個類似的產品叫二胎,但與次級仍有不同,因二胎雖有高利率,但因放款銀行為第二順位求償者,所以額度不敢給太多。

 swiss_banking_secrecy_chappatte.png  

但兩國銀行其中的邏輯極其相似,也就是獎勵有錢人,處罰窮人。對富人而言,在利息、期數、成數、手續費用、以及增貸上有極大的談判空間,而對於極大咖的客戶,一堆像手續費、利率、僅繳息年限、核貸標準,幾乎都是沒在把關的,一堆核貸規則只要老闆的一張嘴,就ok了,核貸條件表只是寫來參考。

那窮人呢?他們可慘了,誰叫他們倒楣要沒錢,難道窮人不知道資本主義的整個體制,就是設計來壓榨他們的嗎?銀行其實很多營收來源,就是賺取窮人的剩餘資產。畢竟,一般人是不會運用到信用卡的循環利息,至少我在4年前有工作時,就是如此,但在2年後丟了工作,就默默的透支到頂。從為巨塔剝削窮人,到被剝削成窮人,這一路走來,著實令人感嘆,老天真會捉弄人。

Credit-Card-Debt-Problem-Fair-Loan-Rate.jpg

當時還有工作時,一旦拿卡刷大筆金額後,就會接到信用卡公司打電話給我,問我要不要用他們所制定的『優惠』還款條件,以分期付款方式繳還,我隨即回覆他們說:『難道你不知道我是學財經的嗎?我也是在銀行上班,而且跟你是同一家,您們寬鬆的還款條件,就是獎勵我不要一下還清,銀行好賺循環利率。』老子當時馬上繳清,不讓銀行有機可趁。

那窮人呢?卡奴呢?家裡有重大疾病者呢?有房貸、學貸的呢?失業的呢?低收入戶呢?這些人就可憐了,銀行也知道他們的皮很好剝,所以經理常常會舉行『教育訓練』,傳授我們對人類的剝皮技術。

銀行的營收結構是這樣的,其收入分兩種,一種稱作利差(spread)所得,也就是銀行本來應該做的業務,也是它們存在的目的。目前全球利息接近零水準,房貸大概是23%左右,你就想想,台灣通膨約1.32%,拿來當指標的郵局1年期定存也約1.37%左右,而國際無風險的指標─美國10年期公債約2.105%,這代表什麼呢?貸款賺屁啊!!這些機會成本都快跟房貸利息一樣高了。而且銀行還要背20年的倒債風險。

所以一般銀行會朝另一個營收結構發展,術語稱作『Fee』,也就是手續費收入,不是銀行該做的,也非它們存在的目的。收這有什麼好處呢?第一,零風險,因為沒有資金借出,客戶直接付現金。

第二、報酬高,像一般壽險的保險費約為保額的1020%左右,有些甚至更高,與保險公司拆帳後,有約10%的投資報酬率,遠高於20年期房貸收益,而且無風險,有些壽險繳款方式甚至以信貸包裝躉繳給銀行,你又要多付約莫510%的利息,那總收入就是約1520%的極低風險報酬率;想必,你也知道銀行要賺那一塊了吧。

images.jpeg  

那銀色巨塔們是要怎樣賺取這零風臉,又高報酬的手續費用呢?答案就是打窮人的主義。比方說阿賢為計程車司機,因為當時經濟差,手頭緊,所以一直想換掉破爛的計程車均未果,所以更招不到重視門面的市內乘客搭乘。近來,太太小產又罹癌,沒法出去上班,又要繳一大堆醫療費用,但其他倆個小孩要上學,繳不出學費與營養午餐。那怎麼辦?

好在阿賢在淡水有間祖產,可以將房屋貸出額度週轉,應急一下,怎知這些狡猾的銀行理專,一見阿賢那寒酸樣,就知道沒啥錢,調了一下聯徵資料,發現果不其然有3張信用卡在動用循環利率,負債比在可核貸邊緣;此時,銀行經理會怎樣教我們?

經理會說,你就跟客戶說他的收入不穩,負債比過高,房屋在偏遠地區,生活機能不佳,不予核貸!但是……如果肯搭配20年的房貸壽險,買一檔『歐豬漲翻天』結構型債券,外搭兩張信用卡,再繳1萬元手續費,利息則高於市場水準56%,那銀行就肯考慮!

risk-control.jpg  

各位試想,本來就已夠缺錢才會去找銀行調頭寸的阿賢,最後反被銀行推了一堆根本用不到的高價位、高風險產品,這位阿賢在長期下來,有可能翻得了身嗎?銀行則笑得樂開懷,因為在有錢人那邊虧的2%極佳貸款條件,終於可拿阿賢6%的來補,外加一拖拉酷的手續費進帳。

至於房屋壽險則用更高的信貸來買,付完幾十萬元保費後,再繳10%信貸利息。而壽險是與保險公司配合,所以銀行沒有倒債風險,而大型保險公司像南山,是由美國保險大鱷AIG控制,有問題再找老美的窮人紓困。你為他們緊張什麼?

此外,信用卡又有20%的高利差與年費,結構型債券風險則轉給嫁國內的投信投顧公司,或國外的投資銀行如JP Morgan、高盛、花旗,一旦出問題,還是納稅人埋單。銀行只賺不賠,你看,這個社會是不是會造成如『佔領華爾街』所抗議的『窮者越窮、富者越富』亂象?

那這些有錢人,都拿多餘的資金幹麼呢?大部分用來買豪宅,將豪宅市場炒翻天,所以台灣房地產市場也呈現M型化現象,房價在豪宅端猛飆,可是在中下、或偏遠地區則依然停滯,像我家在社子的房子就是那一副死德性,更遑論澎湖與綠島。

那,不買帝寶的呢?很多當房地產投資客,拿著他們雄厚的財力證明,與良好信用資料,適時利用代書的假成交金額契約,與建商的良好關係,偶而找個人頭搞首購假象,將房地產炒熱。最後讓像剛剛阿賢那樣有實際資金需求的計程車司機,沒錢在台北市內買房,所以也就一直沒辦法貸到好條件的房貸,予以修繕汽車。如此的情形,一代傳一代,所以貧富差距情形,是很難靠勞工努力而掙脫。

而上述情形,還只是毛利較少的消費性金融喔,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他們賺的投資報酬率,是由企業融資、機具租賃、商品期貨、企業IPO、承銷、創投、原物料開發案、原油期貨、衍生性金融商品、信用違約交換(CDS)等等所組成。這些保證你們聽都沒聽過,不要緊張,因為他們是故意這樣設計的,好讓你連想問問題的頭緒都沒有,更遑論力爭權益。

Investment-Bank-definition.jpg  

在消費端,一堆基金與保險產品的廣告把資產報酬率,劃得跟月球一樣大,然後再片尾用飛快的速度跟你說這些產品:『歷史績效不保證未來走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然後再將說明書用極小的字,印成大英百科全書一樣厚。而這些警告語,都不在廣告裡面。

這些奧步,其實僅是銀行的『免責條款』,可以事後跟你說:『你看!!我們有警告你們吧,是你們自己不小心還怪我!』問題是,你講那麼快,廣告做得跟置身天堂一樣,誰會聽的懂?誰又會有心思去瞭解阿?上述的台版華爾街問題,難道不需要個『佔領台北』的機會給提出嗎?


相關文章:

革命吧!

從『佔領華爾街』到『佔領南京東路三段』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你怎麼還不去搞革命?

廣告與媒體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大師 的頭像
    王大師

    王大師論壇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