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西洋情人佳節,與其盲從商業主義所編織出的消費文化,倒不如趁此機會反思人生中所忽視的真正『愛情』。我在每日上班搭乘捷運的時刻,總會在牆上見到一張好像是晶華飯店,還是什麼鬼飯店的廣告看板,其中寫著,『愛他,就要跟他大聲說出』,然後就看到兩個男人抱在一起,放聲大哭。很多時候如果用心,也真可以在腐爛的銅臭味中見真情,那位設計廣告看版的人,很會深入人類深層的情感世界。
不管如何,人主宰『愛』能量的泉源,來自父母,如果這關不過,所有情人節所碰到的過客,也僅是愛的替代品罷了,LV包包,PRADA鞋,王品一客牛排,吃了,穿了,拉了,也就糊裡糊塗的過了,可是與父母親的連結若未承認、見到、觸碰、擁抱過,我們窮及一生,也僅是尋求一堆二手貨而已,
今早,於網友魔法繼母的網頁讀到這篇《你跟阿北告白了沒?》直觸我心,在此提供大家分享,也希望在這情人佳節,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摘要》:
我人生中第一次對男人說「我愛你」的告白對象,不是我的初戀,也不是卜先生。
二十六歲那年,我鼓起極大的勇氣,對著一個五十多歲肚子微凸的阿北告白。
這個阿北,不是別人,是白手起家靠著勞力辛苦賺錢、生養我長大成人的阿爸。
請相信我,對自己的親生父母說一聲我愛你,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我與老爸那種既濃烈且愛恨交織的父女關係。
我從小就很怕我阿爸。只要他一個嚴厲的眼神掃過來就足夠讓我不寒而慄。
從小到大,老爸多是採用那種「你給我這樣做就對了,敢不聽話就是討罵討打」的管教方式。
偏偏,我從小就有「你硬要我往東,我就偏往西」的反骨剛烈性格。我的身體留著「不滿現狀,絕對起身革命」的血液。(全文請入此 :你跟阿北告白了沒?)
看完文章之後, 第一個浮上的念頭是: 我確信我爸媽從我的行動裡知道我愛他們, 那又何必一定要執著於"能不能說出口這3個字"呢?
然後隨即又想, 那為何就是害羞說不出口這3個字呢?
雖然一時之間想不出答案, 但是我依然認為, 一個愛的行為還是代替千言萬語...喔 不對, 是很多很多愛的行為, 容忍, 傾聽, 陪伴, 理解, 寬容, 原諒, 還有...付錢, 哈哈哈
大師,此言也許會傷一些人的心。但並非由於你所下的斷言,而是事實的確如您所說的。
也有很多人,過不了父母那一關,終其一生都在為自己找出路。也希望他們能從生活,還有週圍環境中,重新找回愛的能量。
深有同感!
如果連父母的愛尚不能苟同的話..遑論去愛人了...
若跟老爸老媽關係本來就缺乏互動的話, 就算說句"我愛你"...好像真的有點勉強喔!
與其努力說這句話, 不如努力建立跟爸媽的關係, 與其努力硬逼自己臉紅說3個自, 不如逼自己在爸媽唸自己不夠有出息時不要吹鬍子瞪眼睛...
不然就算說了, 也許爸媽也有聽沒有懂吧
「我的父親與我的雙人舞,一直以來,兩造都盡心的在調整自己的舞步,我們都隨著歲月的增長鍛鍊彼此的柔軟度,我們學習在愛中珍惜對方聆聽對方,漸漸地我們不再硬梆梆,我們在有笑有淚的共舞中,就著生命樂曲,滑出較為和諧的舞步。當然,我們偶爾還是會跌得一頭屎,但是我們會趕緊把對方扶起來,一再的給彼此機會,只要生命容許,我們就會在這雙人舞中一再的修正自己的舞步與鍛鍊己身的柔軟度。」
也就是說,我不只對爸爸說我愛你,我也一再的修正自己對他的態度並在實際的付出行為中表達我對他的愛與關心。
這篇文章真正想分享的是藉由對他說我愛你而帶出我與父親和解的實踐。我在文中說過,「達成內心的渴望永遠源自己身的實踐」,這實踐中,除了分享的告白畫面,當然也包含努力的修復與父母的關係。
我內心知道自己因種種原因與藉口說不出口,但這些都不足以讓我放棄一個對父親說愛的想望。
希望我能回答您的問題。謝謝您的閱讀。:)
那天我偶然間聽見,聖經中說的『不要崇拜偶像』。講解者說到,我們的偶像常是自己;父母的偶像常是孩子。當我們以自己為偶像時,自己的感受最重要,任何週圍的人,我和他的互動,威脅、傷害之所以產生,都是為了讓我的感受合理化。
當父母以孩子為偶像時,他會認為孩子應該要照父母的意志來行動,孩子是否快樂並不重要。父母能否從孩子身上得到快樂比較重要。
當然, 大家想對阿爸阿姆說聲我愛你也是蠻不錯的喔^^ 畢竟這對老人家而言應該是蠻新鮮的吧!!
人跟父母處不好的理由, 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自我肯定"的關係, 常常父母用他們的價值觀或期望批評我們時, 會深深令我們受傷, 因此雙方產生衝突, 這沒辦法, 因為人最初自我認同的產生本來就來自家庭, 所以我們終其一生不斷在與父母的關係中彼此抗衡, 我們希望父母能夠"以我們的方式"肯定我們.
我覺得在處理與父母的關係的時候, 就是我們修練"我執"的一個很好時機, 因為這是人生幾個少數對我們而言真正無法輕易擺脫或忘記的關係, 他們的想法與我們的自我價值牴觸時, 能不能做到放下"我執", "我對於自我價值感的渴求", 改以父母能接受的關係去繞個彎處理, 或是不要處理, 以開個玩笑撒嬌耍賴的方式輕描淡寫帶過?
我們常以為父母的期望壓垮了我們, 其實我們也不斷用沉默吶喊"用我要的方式愛我, 因為你生了我!"; 我們能不能放下對父母的期望, 就算做不到"孝", 至少做到"順"?
當然要說"我愛你"是很好地~可是不要做到只是打嘴砲就好了~(我也沒有說誰是打嘴砲, 我只是忍不住覺得一個一直說我愛你的小孩, 跟一個聽不懂的老爸老母, 尷尬了一陣子又開始吵你怎麼還不去找工作的事...啟不是溝通不良嘛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