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張的方格市民, 文:王大師,圖:石田徹也)
耶~~第三篇嚴選好文,只能說中時編輯真識貨
座落在方格市的太陽升起處,佇立著一座高聳的橘色大樓,雖無特定的名稱,但城內人皆稱其為「橘色巨塔」,巨塔旁熙來攘往的人群,紛紛奔向不確定的目標,各各慌張地奔走,怕趕不及下一個目的不確定的地點。方格市的市民有一些共同點,諸如髮型都一致的往左旁分成標準的四方形西裝頭,衣著灰色的連身套裝,走路也是沿著直線前進,若要往左前方行走,也是先直走後,再90度的緊急左轉,留下四四方方的足跡在後。
市民們的腦後都嵌入一種會吱吱作響亦兼具身份象徵意義的溝同裝置(這裝置以前沒有,但因市民忙碌,逐漸不愛思考,為圖方便而嵌入),這裝置是市民賴以為生的工具,因為它載乘著市民們互相溝通的軟體,思想及語言在方格市已逐漸退化,很多時候市民在做一個簡單如互打招呼的動作,都要經過這軟體的解讀才能進行。橘色巨塔的功能則是在維護方格市整體的「溝通頻率」。
思緒交換在方格市內的統治階級來講為一件極奇重要的事,因整個城市被屈指可數的寡頭黨員所統治,理所當然的希望方格市民的思考模式標準化,以利掌控。內容最好可像工廠內依標準模式製造的零配件,魚貫似的一個接著一個,排的井然有序,雖偶有突起的螺絲釘,但終究會被鎚入裝配線上。
(嵌入裝置,圖:石田徹也)
但若以為方格市的居民偏好單調的生活模式,那又有所誤會,至少方格市民從不認為他們腦中的零配件是標準化的單調產物,市民們喜歡跟橘色巨塔要求最新的溝通軟體(市民總愛將思考外包給組織),在自己的溝通裝置,嵌上與眾不同的排列組合,藉以呈現稍稍不同的自我格調,乍看之下五花八門、目不暇給,可是細觀後可發覺被餵食的軟體,始終不出幾種被核可過的制式樣板。
巨塔內的員工依職責分為推長、端長以及搾員。推長是塔內的最高主管,掌管調撥市民的溝通頻率,事實上,推長並不全然瞭解整個組織的運作,因為當推長升上這個職位時,早已脫離方格市民的作息,所以當推長收到案件的時候,要快速的推給端長處理。但端長也不見得精明到那去,因為上面無明確指示,端長離市民亦有些脫節,但案件總要被分配,因此端長最重要的工作是有如活拔雞毛似的將手上交辦的任務,盡量將痛苦減到最低的分配給榨員。一個案件經端長漫不經心的東塗塗、西劃劃後,就端給榨員「完成化」。
榨員是最接近方格市民的職員,業務量亦最多,但因礙於無修改的能力,雖瞭解所處理的案件皆為無意義的瑣事,但每天能做的,僅僅為將所交辦的案件「紙張化」,可是別問榨員們他們所紙張化的內容為何,因為如果如此的問,你很可能得到的是一個指回業務來源的大方向。案件就這樣無止盡的漂流在塔內,直到不知不覺的包裝(註)成漂亮的包裹流出塔外。
(註:聽說包裝部門的人皆為外聘,但人數比正職員工還多!!看來,長官們很重視包裝這功能,可是又不希望這環節浮上檯面)
(面無表情的榨員,圖:石田徹也)
在橘色巨塔內紙張特別多,用途很多種,可是最主要是將市民請願推長的溝通頻率需求,經一道一道的程序,由榨員「檔案化」,從某一面向來看,被「檔案化」的案件其實也就代表被「完成化」了,至於為什麼,也沒人說得清,因為這程序自始一向如此,也還能運作;且市民們對自己所要請願的溝通頻率內容也不確定,凡是只要經巨塔處理過的頻率,就代表「已規格化」,規格過的頻率就可作為市民互相溝通的憑據及地位的象徵。
橘色巨塔內的紙張一大推,確切內容並沒人知道,可是整個城市卻因它而運作,快累死的榨員們依然忙碌的檔案化市民的需求,存放檔案的堆紙機已好幾年沒停過了,密密麻麻的紙張內排滿了市民的溝通程式,內容有人設計卻沒人維護,但市民們依舊沉浸在被植入的溝通頻率中,忙碌的趕去下一個飄渺的目的地。
(檔案室內之堆紙機,圖:石田徹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