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03_003  

這個禮拜四跑去聽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Thomas Sargent)來台的演講。說實話,我對這位沙老兄的表現有點失望,也許是因為這位沙兄的臨場演說技巧不大靈光,頻頻被商場老將徐旭東吃豆腐,東一句『你是大師喔』、西一句『大師不能躲問題耶!』,好像在調侃這位老人家一樣。

不管如何,沙金特對於美國建國初期的研究十分透徹,並將當時的債務危機,與歐債危機相比較,最後得出令人驚訝的相似性,所以我就選擇摘要演講內容,放置在我的『大師論大師』項目中,好讓沒參與的網友們,也能一睹為快;巧的事,在活動當天,還真讓我碰到一位有閱讀小弟blog的網友呢,這位美女,還是阿潔的朋友,在演講尚未開始前,就向她的友人推銷王大師論壇;哈哈,只能說這是正確的行為,大師在此口頭嘉獎乙次。

專門研究經濟學中「理性預期」的沙金特在「歐債危機下的全球經濟」演講中指出,歐洲正值的債務危機,美國於18世紀的建國初期就已歷經過。解決之道是:『政治革命』。這與最近許多地下論壇所說的如出一轍,就是歐洲會有一項內戰,但在這些論壇中,並不是僅講歐洲,而是連美國的經濟也會崩潰,而發生另一輪的美國內戰,使美元的霸權重新改革。

BN02_005  

沙大師表示,美國建國初期時,所衍生的債務危機,與當前的歐債危機幾乎一模一樣。當時美國的13州,基本上是各自為政的獨立政治實體,雖有一個中央政府居間聯繫,但當時的中央政府權力並不大,於是13州外加中央政府,皆可發行貨幣。導致幣值大量縮水,最後貨幣政策幾近失效。

而在財政政策部分,因當時的憲法型式為《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根據這個憲法條例中,中央,也就是聯邦政府的權力不大,對於制定稅務的權力幾近不存在。而當時各州擁有監管貿易法規的權 力,且有權課徵關稅;因此,在200多年前,美國政府的主要收入,來自各州的關稅稅源。

但美國當時剛打了一場獨立戰爭,而戰事需要花錢,於是各州政府大量舉債,當時整個美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為40%,與現今相比看似不多,但當時的中央政府並沒有向各州徵稅的權力,各州又享有獨立的財政措施,也就是「舉債與徵稅」的權力。因此國庫缺乏應對的銀彈。

201209221101715_o  

而貨幣又因各州都在印鈔解危,導致原本紙鈔與銀價的1:1兌換率驟降。所以40%的債務比對聯邦政府來說顯得猶如天價,根本還不了對國外債權人如英國、荷蘭、以及法國的債務。

換言之,美國誕生在一個債務危機的時代。沙金特表示,這是否與目前的歐元區極其相似?

在歐元區的部分,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區域內僅允許歐元(euro)獨立發行,但歐洲央行(ECB)處理債務危機的方式跟獨立之初的美國類似,也就是靠印鈔解危,最後稀釋幣值。而在財政政策方面,幾乎與200多年前的美國如出一轍,歐洲各國擁有獨立的財政政策,因此可以自行發債、自行課稅,最後導致高債務佔 GDP比。

沙金特表示,美國在建國當初,最終之所以可以解決債務危機,其實 經歷了一場「政治革命」,當時的財政部長,也是美國憲法制定人之一的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主張大幅修改美國憲法,讓聯邦政府的權力極大化,好讓中央政府可以向州政府課稅,且限定地方政府舉債的規模。

相對的,中央政府也有義務紓困有債務困境的各州;如此,聯邦政府的權力與義務都相形擴大,美國政府也有能力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再度融資。這使美元幣值鞏固,最後甚至向法國的拿破崙政府買下路易斯安那之地,也就是所謂的「路易斯安那購地」(Louisiana Purchase),讓美國國力逐漸轉強。

louisianapurchase-napoleon-signs    29606081  

然而沙金特指出,如此的行為形同叛國,因為當時的新憲法制定人,在未經過允許下,私自竄改美國於建國初期的舊版憲法,這情況形同政治革命。但卻讓美國國運富強200餘年。

沙金特於是總結,大部分的財政危機,最後都是靠政治革命解決,內容可以是暴力,或是非暴力。沙金特表示,目前歐洲正值18世紀末的美國建國初期,至於歐洲是否應採德國前總理Gerhard Schröder所說,「朝漢密爾頓式的中央集權方案」邁進,建構一個「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好讓歐洲憲法再次革命重生,這還要繼續觀察。

736682223-gerhard-schroeder.9,c;do;0;pzY;q0U;1VzdLC        hamilton

而在下午場次專題演講中,沙金特指出,因美國於1971年徹底退出金本位制度,金融市場充斥過多的資金,且法令鬆綁過快,導致往後的金融危機只會越來越大。對此他表示難過,因為這是老沙這代的美國決策者所造成,而需要承受後果的卻是下一代。他引用芝加哥貨幣學派大師Milton Friedman的觀念指出,迄今為止,貨幣與財政政策的最佳調配組合,還是沒人知道箇中的道理為何。

連Friedman本身的學術觀點也經過不停的轉變。Friedman最初認為央行應該將政府所發行的債務完全吸收,然後讓國會與行政部門的財政政策,接管所有的經濟責任。但Friedman之後改變觀點,認為一個沒有金本位的制度,央行應該僅購買與貨幣供給成長量等同的政府債務,否則大幅度的印鈔解救經濟問題,會導致類似金融海嘯的資產泡沫。

 

沙金特引用Friedman的學說表示,如量化寬鬆(QE3)等非典型貨幣政策的作為,對於解決失業問題毫無幫助,就算短期內有些許助益,但長時間內,過度干預的貨幣政策,會導致政府無法控制的副作用。

沙金特如此陳述,彷彿是在批評美聯準會最近靠QE3解救失業率的舉措。但沙金特表示,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確實也有注意到這點,他表示柏南克也是Friedman的信仰者。因此多次向國會與行政部門表示,僅靠貨幣措施刺激,無法通體的解決美國經濟問題,他多次呼籲國會應該正視財政懸崖,讓財政政策充分輔佐貨幣政策。

沙金特在演講後的午餐時間,參與的台灣貴賓教了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中文。對於這句中文的意義,他深表認同。他說這正符合其「理性預期」學術論文的假設。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的措施,如貨幣與財政政策等,市場常常會因為早有預期,做好因應對策,以至造成政策所欲達成的目的難以達成。

這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邏輯,也可放在美國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所制定的相關監管法案,尤其是Dodd-Frank 法案,這個約莫800頁厚的法案內容,其中充滿了模擬兩可的字眼。

    dodd-frank-wordle  

這導致大銀行可以採取鑽漏洞的因應措施,繞過法案的制定初衷,而美國自2008年後,各個銀行相互購併,使金融機構更成為大到不能倒的怪獸,所以將來的金融危機,規模也會更大。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真能解釋問題嗎?

諾貝爾經濟獎迷思

諾貝爾和平獎迷思

諾貝爾文學獎迷思

挑戰克魯曼 (中時嚴選好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