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zilla.jpg 

世界在目睹日本核電危機後,引起全球一陣騷動,突然一堆政府在那到處檢測核電廠,審議延役的條件,好像以前這些都不是問題一樣,抽一鞭,走一步。在台灣,反對黨也提出要停止核四的商轉,以求達到無核家園的目標,關於這點,我也是既同意,也不同意。

首先,我同意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都應該朝無核家園的目標發展,可是方式絕對不是斷然的停止核電使用。

目前,全世界核能使用量約16%,而在高工業化國家這數字更高,比方說法國就高達75%,德國則為30%,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等經濟體則超過20%

cuban_missile_crisis_cartoon.gif  

而台灣不偏不倚,就落在20%的範圍內,目前每座核電廠的供電量約為全島的7%,停運一座反應爐,就代表家中7%的電力要被關閉,停掉3座,就代表冷暖氣就要被犧牲。

可是看到台灣民眾在今年百年難得一見的寒冬中,擠進大賣場搶剩餘的暖氣看來,我是蠻悲觀的。我也沒看到蔡英文宣示反對黨將帶頭停用平面電視、拔掉冰箱插頭、關掉黨部冷氣,就算講了,在看到她處理自己18啪的好康後,我也不盡悲觀。

台灣不見得要馬上停止核四的商轉,畢竟這是本島最新、也相對安全的核電廠,而應是慢慢淘汰與福島電廠類似的核一、二、三,最後再輪到核四,但是最近反對黨反而逆向抄作,不有點本末倒置嗎?

經濟學家估計,世界目前以「成長經濟」(growth-oriented economy)為目標的模式,若要在不增加會產生二氧化碳的火力發電情況下,核能發電勢必是唯一之道。台灣每年使用如風力或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僅佔2%左右,其他剩下的70%全是製造大量碳足跡的火力發電。不要忘記,火力發電的原料有三樣,煤、石油、與天然氣,三種都是非清潔能源,尤其是前兩項。

目前全世界之所以聞核能色變,很多因素是媒體大量報導的原因,一下「福島50勇士」,一下又「日本300壯士」,今天一封遺書,明天一則簡訊,這些報導對民眾視覺的轟炸,很容易造成不對等的觀感。連日本有名的怪獸酷斯拉(Godzilla)也是因為核爆而誕生。 

而民眾不知道的是,去年光死於煤炭開採的人數就達數千人,單單中國內陸死在礦坑的人數就高達2,442人,美國這個先進的國家也有18人,大於目前日本死於核電的人數。

可是這些人全都死在礦坑內,一般人看不到,所以會在主觀的認知中,相信核能發電比較危險。我沒有數字,但我認為去年死於核能相關產業的人,應遠小於這數字。這還沒算進地球因使用火力發電而導致溫室效應的災難,一旦發生,死亡人數可能高達上千萬人,甚至數億。

但這是發生在未來的死亡人數,民眾也看不到,所以就又認為「煤」那麼嚴重,政客於是又把矛頭指向核電,騙取選票,而對於可永續發展的能源政策則擺一邊,誰叫本島明年又要舉行總統大選了呢。這種情況,在台灣會一直發生,也別指望執政黨會好到那去。

brucepetty_cartoon_web.jpg  

但是在指出核電的相對安全後,我還是支持台灣走向非核家園,雖然安全因素佔有一席地位,但最主要我認為核能發電背後代表著人類畸形的發展模式,這模式意味著在龐大的核能發電量背後,須撐起每年呈指數成長(exponential growth)的經濟發展,可是再進一步思考後,會發現到底是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的,而成長的代價又是什麼?

關於這點,我稍早前有用很詳細的經濟模型解釋過,本文將不再贅述,我想說的是,人類的發展好像有點本末倒置,我們好像變成一種盲目的『生產動物』,為的是要扮演一個同樣盲目的『消費動物』。

誠如暢銷書《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的作者《提姆.傑克森》(Tim Jackson)所說:『現代人喜歡花不存在的錢,買用不到的東西,享受不持久的經驗,給自己不關心的人』,這個模式就是現在全世界訴求『成長經濟』模式,或馬政府成天要『拼經濟』下所製造出的人。

  

而在生產端,大家整天窩在水泥牆內,聽討厭的長官發號司令,跟同事惡性競爭,犧牲與家人共渡晚餐的時間,比誰的小便黃,尬誰的肝功能差,吳內閣前一段時間才為了台灣企業有系統性的促成『過勞死』現象而搞得烏煙瘴氣;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點在於,忙碌的工業化腳步,扼殺每個人都有的創造力。 

人之所以為人,乃因其自有的創造力,英文創意─creativity,源自於『造物主』"creator"之意,也許古人認為人類在歷經創意活動的當下,可使人呼喚起如造物主般的不凡。心理學家則稱之為『心流狀態』(flow state),人處於心流狀態時,會忘記時間的存在,直達永恆(timelessness)。

但就當此般的神聖經驗,給硬套上勞動的枷鎖,造物主隨既變成租賃品,人類的價值就成了稱斤論兩的交易物。如果政府可以將全國工作時數,逐年遞減幾個百分比,數年後,所省下的用電量,不就可以免除核電的使用嗎?民眾在將省下的時間投入在寫作、創意、家人、運動、踏青、學習、個人修行上,不是更健康又永續嗎?

充足的私人空間與時間對創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古希臘對『學者』(scholar)兩字的定義,原出於享有空暇時間的人。希臘人認為要有頂尖的思想與創意,一個人需要有足夠的清閒才可得,很多發明也是在科學家最放鬆的時候乍現,可是這種悠閒的創意空間,在現代的經濟模式下,彷彿是種奢求,老闆們要凹人加班的時間都還不夠了,怎可能會逐年縮短。

imgname--the_end_of_capitalism_as_we_know_it---50226711--capitalism.jpg

經濟學家發現,如果未來人類要永續發展,目前物化式的經濟成長一定不可行,人類將製造更多的垃圾、排擠更多的私人時間、犧牲更多的自我,到臨終前突然發現家人好似陌生人般,之前拼命在爬的事業樓梯也好像靠錯牆一樣,虛度一生的光陰,這也是很多企業家在入「不惑」之年時的「困惑」。

我們社會的問題,不是因為經濟體內沒有足夠的財富,而是分配不均使然。1%的頂尖富有階層,操控過半的資源,也就是這些人控制了能源及經濟分配,美國在1970年代後中產階級的實質所得(real income)逐年下滑,使工作時數需逐年增加才追得上通膨。 

而企業營收則逐年攀升,比爾蓋茲的財產一度在1999年高達900億美元,而在1996年這數字僅為185億,平均一年增加250億,如果不是他最後過膩了富有生活,打算捐出一部份財產,以目前美國的財富分配機制來看,他的財富決不會退到今年的世界第二。 

所以解決的方案並不是加蓋核電廠,投入更多的勞力從事超量的生產活動,這只會使有錢的人更有錢,其他階層在旁乾瞪眼,如果把這些億萬富翁的資源以更公平的機制調配,地球上會少好幾億個窮人。

 而這M型的社會情況在台灣也好不到那去, 希望我們的政治人物,在考慮到核能政策時,也考慮到背後的意義。不要每天追著弱智的媒體跑,民眾在很多情況下不夠理智,政客如果在繼續消費這現象,成就自己一時的利益,造成的可是國家長遠的健康。

 

                               nuclear.bmp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延伸閱讀】:

 

核四與火把

石油峰值危機之啟示- Martenson's Crash Course

區區200億軍公教慰問金算啥;要抓,就抓大一點!

錢、謊言、金本位

誰偷了你的人生?

到底誰在統治我們國家?

與其吵基本工資,不如玩大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