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an-wide  

(原刊於論壇新浪潮)

目前全球都陷在大悶鍋中,歐洲的英、法、德、西等國,溫度均寫下新高。溫布頓網賽的球僮還被曬中暑,連巴黎這個冬天會降大雪的寒冬之城,上週甚至飆到炙熱的40度。

處於亞熱帶的台灣,酷暑的肆虐也不惶多讓,上週平均最高溫皆創歷年來紀錄,幾乎每天都會觸及37度以上的全熟程度,導致工、商與家戶用電屢創新高,國內用電備轉容量直逼限電標準。

在這種極端氣候成常態的環境,先不談封核四對台灣未來限電的影響,因為這是必然的。我只是深感一位企業家,在這波限電風雲中說的話,格外令人深省,這企業的首腦就是十分照顧股東報酬的張忠謀。

4日出席工研院四十二周年院慶時,對可能的限電風險,他嚴厲的對經濟部警告:「台積電可以說一分鐘都不能缺電」。

喔,是嗎?我瞭解台積電在廠房中,投資了大筆設備與勞工成本,一旦歷經停電,會蒙受鉅額的虧損,但問題是,誰不會?而且,干我啥事?

記得前幾年,參加過一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討會,其中討論企業有無對社會負責的義務?最後延伸至一旦企業賺錢後,是否有必要調升所得稅。

photo 主講者的意識形態偏左,想當然爾覺得應該。在座的張忠謀立即不以為然,認為企業最主要應對公司股東負責,等這族群的資金報酬被滿足後,剩下的屑屑再看看要不要回饋給社會。

當然,後面這句話是我的延伸,但意義大概是如此。也就是說,根據張忠謀的立場,企業是謀取金錢利益的組織,最急迫的要務是讓股東先滿意,之後再看看。

既然如此,能源乃公共財,發電的成本中,包含原物料採購、運輸、以及外部成本等「公共債」,人民是犧牲自己所呼吸的乾淨空氣、安全的居住環境、公共設施的舖設、以及國安戰略的考量,來符合總體社會的需求。

此外,公共財具有排他效應,也就是說,一個部門多用的能源,就會排擠到另一部門的消耗量,所以當張忠謀說「一分鐘都不能缺電」時,這意味著,「你們佃農可多犧牲一分鐘的能源」。

不但台灣剩下的2200多萬人應該多犧牲用電量,大夥兒也要為台積電這一分鐘多製造出的半導體產品,多犧牲二氧化碳、核輻射、風座噪音、太陽能面板體積、以及昂貴的天然氣成本。為了一個將股東利益擺在首位的大財團,社會值得大幅度的犧牲嗎?

理論上,「一分鐘都不能缺電」應有的意義在,這個一分鐘的必要性,對台灣全體都很重要,是人民必須犧牲的價值,是無可取代的。比方說用水、比方說國防、比方說其他立即性危險,或是教育、醫療、賑災、與其他公共利益。但為了讓台積電的股東多賺幾毛的每股盈餘,「一分鐘都不能缺電」,不是理所當然!

更非理所當然的原因是,台積電的股東中,超過一半是外資,甚至一度達78%的水準。這不是等同八仙燒傷患、原住民電腦教學、以及環島鐵路運輸的能源需求,要以華爾街投資人的獲利居先,將本國的醫療、教育、運輸等民生用電需求,擺在次要的地位,這說得通嗎?

hqdefault    1416751081-512880296_n  

這就是台灣企業家常有的觀念,認為創造有商業價值的活動,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活動,其他領域不是不重要,而是可以「慢慢等」。因為老子,「一分鐘都不能缺電」!

張忠謀不希望企業賺錢後,將財富與社會分享,彌補大眾為了讓幾家卓越的公司能夠先賺錢,而犧牲的公共財需求。此外,張忠謀也反對財政部前年準備實施的證所稅制度,認為締造21世紀分配不均的最大亂源資本利得,不應該適時受控制,而應讓其繼續惡化,這說得通嗎?

我當然不應只挑張忠謀開刀;事實上,台積電對員工、股東、以及利益關係人,能夠提供比一般台灣企業,更優渥的報酬。但老張的論點,剛好就是整個台灣企業的體現。呼籲員工加班、努力、認真、踏實,但政府只要呼籲賺錢加薪,卻全都裝傻,甚至合力杯葛加薪四法。

這就促成台灣勞工生產力在全球首屈一指、工作時數傲視全球、忍慣老闆程度稱霸武林,但薪資報酬卻停滯15年。台灣人才目前處於淨流出狀態,許多國際媒體指出,台灣勞動市場,是十分有生產力的。

我不是說台灣勞工的生產力還不錯這樣而已,而是如果考慮加班時數與意願、職業技能、企業忠程度等指標,在世界上,台灣勞工的生產力是無可比擬的。

但企業卻在租稅制度、能源分配、薪資報酬等領域中,小氣得可憐。更悲哀的是,在張忠謀呼籲「不可停電」的新聞發布後,社會上居然沒一丁點的反彈,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好「道德」。

不察的民眾會自動填空,認為台積電是台灣之光嗎,沒有電,哪來的光呢?沒錯,但沒有你,哪來的台灣呢?

延伸:

央行掏錢補貼台積電?張忠謀應當典獄長!

劉憶如掛點?社會正義輸一分

社會正義不重要? 蕭萬長該閉嘴了!

如何課證所稅、又解決退休金?請聽王大師開示

回張忠謀:世上沒教不會的人才,只有不會領導的老闆

高稅傷動力?老皮戲打張忠謀臉臉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追蹤大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