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pp-1- (1)  

原刊於4月29日UDN王大師專欄

這幾個月來的社運十分有趣,台灣共上演了兩場大遊行,這兩個抗爭的背後,剛好代表著主宰台灣政經命脈的兩大陣營,所醞釀的經濟武器;一個是由中國大陸調配的服貿協議,另一個則是二次大戰後,美國軍工複合體在全球聯盟中,所籌劃的能源系統,也就是核四議題。

但有趣的是,前者的抗爭,台灣群眾不吝指出對中國經濟統戰的鄙夷,對擺在眼前的「讓利」舉措豪不領情。甚至將服貿協議無止盡的妖魔化。

而在服貿抗爭落幕後,恰巧的反核四遊行無縫接棒。但國內民眾似乎對代表美國利益的輻射能源,不希望過份追究背後的黑手,將所有問題歸咎於當政者的麻木不仁,試圖對核四的不滿,一股腦的發洩在馬政府身上。

但確實是如此嗎?核四的籌劃,從1980年代的蔣經國時期就開始,但當時50%的高備載容量,實難以想像為何台灣會貿然的在核一廠剛興建完畢後,會要一鼓作氣的籌劃至核六。

原因也不難推敲,當時尚為冷戰時期,全球被美蘇兩大陣營,硬生生的劃了兩大經濟範圍,供兩陣營的軍工複合體,綁住龐大的經濟利益。台灣囿於亟需美國的保護,當然只能硬吞多餘的能源建案,成為美國霸權在東亞的禁臠,核四於是因應而生。

但核能安全不比火力、天然氣、或再生能源來的好處理。雖然核電相較便宜且穩定,然處於獨立電網的台灣,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說是不可或缺的選項。

但就因為難以處理的核廢料,外加停停建建的拼裝式核四廠,再再讓老百姓不敢恭維,希望在插入燃料棒之際,趕快停建並廢廠,好讓核四的幽靈不再恐嚇著北部民眾。

然問題是,與服貿、居住正義、反壟斷、文林苑相仿,這些議題除了民眾本身的好惡外,有許多抗爭的成份,是來自不同陣營的炒作,導致原本幾乎已完工的核四廠,必須被迫立即打入冷宮。一個3,000多億的能源建案,被強迫立即沖入馬桶中,這看起來似乎過於躁進。

這也怪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將近,很多議題必須被收編在民怨櫥窗中,挑戰的陣營才能獲取龐大的不滿票。但如此艱深、複雜、且高技術的核能發電,是否應在大老禁食、交通癱瘓、與福島威脅等急迫時刻,貿然進行廢廠的決定,甚至修改公投大法?

核四目前的安全狀況仍撲朔迷離,各方皆堅持己見,其中包括對福島核災的恐慌、媒體炒做效應、以及馬英九顧人怨的行情,使一個公共議題的討論,容易失焦。

但最重要的是,美國後續對台灣施加的無形壓力,會讓政府在提供能源數據時,對許多非直接經濟的衝擊,難以納入其中。比方說,一旦台灣停核四,美國是否會威脅後續TIFA、TPP、技術轉移、配銷通路、科技專利權、甚至國家安全的協議?這些其實才是重點,而非核四每年可省的電費。

我的建議是不妨讓核四議題暫時耽擱,待下一個領導人上任後,就當時的用電需求評估,並在不大幅修正投票門檻的情況下,進行是否商轉的全民公投。

如果核四一旦商轉,核一至三則審慎考量不延役決定,好讓全國努力朝非核家園邁進。對於未來能源缺口的部份,台灣可就ECFA後續的服貿與貨貿談判,適時加入能源交易協議,與福建等沿海電網接軌,讓台灣的能源網不再孤立。同時間,與對岸商議核廢料的棄置協議。

這樣,我們可在不增加核電廠的情況下,繼續保有穩定電源;核一至四廠的廢棄燃料棒,也可藉由中國大陸幅員遼闊的領土,如甘肅、蒙古與新疆等沙漠,解決台灣核能發電最棘手的核廢料問題。

此外,這樣也可擺脫台灣在戰後,一路依賴美國軍工複合體的霸權利益,讓台灣的政經風險可適時分散。且最有利的是,根據歐盟最初簽署的邏輯,一旦兩岸經貿有更緊密的合作後,可大幅降低戰爭機率。兩岸甚至可簽訂和平協議,好讓台灣減少對美軍工複合體的保護費支付。

台灣在戰後,就被畸形的兩岸關係,讓歐美軍火商,每年壓榨3,000多億新台幣的國防支出,未來還被逼迫要增加至佔3%的GDP比例。這約莫是一年建構一座核四廠,目前則共建了約40多座的金額。

而且國防武器對經濟發展毫無貢獻,整天停放在營區中沾灰染塵、讓阿帕契直昇機從天降壓神明,或是讓不肖軍人變賣獲利。我們可將省下的軍購費用,挪來資助最近難以維持的財政窘境,或是研發高科技產品,或用作社會福利;不管如何,絕對會比將武器囤積在庫房來的有價值。

每一個危機背後皆是轉機,台灣今年初,被服貿與核四抗爭搞得人仰馬翻。社會對立到無以為繼的地步。為何不趁此機會,思考服貿與後續的貨貿,可新增的能源談判細項,一併解決核四、乃至後續的能源問題呢?

延伸:

核四:美帝抽血棒

禁食抗爭等同道德核彈

反核四想一飯二炒?有難度

反核四與反壟斷,猜三字

核四應由吳寶春團隊操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