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j_currency_war         

寫了幾天從心理生活內容交涉內幕國內法、與國際法等面向切入服貿後,深覺這些都不是此協議的真諦。所以打算以國際金融的角度切入,但內容恐會有點艱澀,如果讀到一半昏睡,也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不如此解釋,恐無法一窺魔鬼的全貌。

今早,為了好奇起見,在臉書與各式社群媒體中,測試下述的問題:

 

1. 服貿吵了那麼久,請問有人聽過TIFA嗎?

2. 這個協議,是何時開始推動的?政府針對TIFA開過多少次聽證會、說明會、以及對人民的說帖?為何都沒反TIFA懶人包?

3. 很多人說服貿是黑箱,TIFA是不是?如果肯為服貿拋頭顱,為何沒人為TIFA灑熱血?

 

過了一早上的測試後,除了一位Pig Lee兄,稍微有提到一丁點,其他的網友不是沒聽過,或是直接罵我是黨工、收政府黑錢、與做服貿說客等。通常我都直接答:『我是中南海派來的特務』,之後就可切斷後續的鬼打牆。

我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因為FTA的議題,並非可輕易瞭解的。因為在我們可看到貿易博弈中,背後醞釀著更深一層的國際角力於其後。所以,不管你再如何的分析服貿利弊,或是把TIFA拉出來比較,你都不會窺見真正的端倪。

先來說服貿好了,在我的觀念中,只有一個目的:『人民幣國際化』其他的討論都是枉然。不是說不對,而是搔不到癢處。

台灣目前面臨的關卡,不異於歐元區、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區所面臨的困境,也就是『全球化』vs『在地化』的拉扯,其背後就是『國際銀行家』vs『軍工複合體』的角力。

2008年後的美國,以及2010年後的歐元區,皆面臨兩股巨大的挑戰,也就是銀行規模的龐大與異常脆弱性。各國債台高築的債務,與700兆美元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必須藉由突破國家疆界,與世界各地的資金中心做連結。否則不會有更多的市場,吸收多印的鈔票。最終導致全球性金融體系的瓦解。

美國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吹大了幾百兆美元的金融產品,但因無法估計正確的風險係數,而導致系統性崩潰。之後,政府逼迫納稅人紓困這些銀行,將大到不能倒,搞到大到更不能倒。

goldmansachs一家高盛,幾乎可控制全球的金融體系。舉凡德拉吉(歐元區央行,ECB)、卡尼(英國央行)、美國歷屆財長,皆是這家企業所指派的代理人。

歐元區則更為慘烈,一個由18個國家所組成的貨幣同盟,前年差一點像核四般解體。如果不是總裁德拉吉矢言推出『火箭炮式印鈔』承諾,至少歐豬五國就會發生立即的暴力革命。許多國家還被迫制定一系列的撙節措施,迫使人民犧牲福利與退休金,甚至必須交出一國的財政權,這是何等喪權辱國的惡夢啊。

因此這些國家深知,各自區域體系的金融體質有多麼的脆弱。一個希臘銀行倒債,光憑地方政府與央行是不夠的,必須靠著區域央行的ECB解危。

一家雷曼倒掉,後續十幾家銀行,不但要靠美國財政部入股,還要靠聯準會(Fed)投入史無前例的QE(印鈔)機制,光歐巴馬兩任就將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至建國以來,所有總統的總和。日本則更不用講了,他們靠著那『安倍三支箭』鬼玩意兒,已將國債膨脹到GDP的2.5倍大,打破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紀錄。

但那是2013年之前的事,目前這些國家非常瞭解,下一次的金融危機,是完美風暴等級,不能靠自己國家央行印鈔來救。歐元區已經搞到拆除財政部等級了;美國銀行也已逼聯準會印到可來回月球4次的美元數量。日本則靠著恐怖的軍國主義及瘋狂印鈔數,穩定這汪洋中的一座島。

        fonziponzichart12

圖說:上面那張解釋全球主要已開發國家,債務佔GDP比,都已超出或接近經濟規模,日本更是達到2.44倍的天價。下面則顯示美國的債務累積量,目前已超過大蕭條時期約0.5倍,為戰後時期約1倍。但這些國家的貨幣夠國際化,可藉由全球金融市場,吸收印鈔的副作用。

                debt_to_gdp_with_light_blue_arrow1  

所以各個國家都知道,下一次危機來臨前,一定要將自己的貿易、金融、貨幣體系,擴張至更大的領土,築起一道道消波塊,藉以吸收衝擊。於是全球突然間在2013年後,搞出了一堆什麼TPP(美)、RCEP(亞)與TTIP(歐),藉著區域的貿易整合,擴大金融的吸納空間,分散貨幣風險。也就是說把風險轉嫁給別的國家。

為何解除金融藩籬那麼重要,因為這可將風險移出國內,並達到國內的金融目標。比方說為何美國大搞QE,國內不會有海嘯等級的通膨,而老共只要光沖銷QE的鈔票量,就會導致2008年快破10%的通膨水位?

就是因為美元徹底的國際化,可將多印的鈔票流至國際市場,自己保留國債殖利率的低水位,而將通膨『輸出』到國外,包括台灣的房地產。超賤!

images這也是為何不管是哪一個國家,都會希望台灣加入服貿,因為服貿的本質,就是貨幣使用的連結。但會比較偏向人民幣國際中心的色彩。為甚麼?因為除了『美元vs歐元vs日圓vs人民幣』的貨幣博奕外,老共的金融體系也是有很大的問題。

尤其是地方債,因為老共沒有足夠的債券市場搞美國的QE,於是就搞一堆國營銀行,藉由官方的『信貸目標』,大搞凱因斯式經濟學。也就是管你地方政府要搞什麼建案,反正一年給你1兆人民幣目標,你就盡管去花,好讓中央有個兩位數的GDP成績。

到最後,花出一堆面子工程、巨幅鬼城、溫州老闆,最後因結構失調,而出現錢荒。李克強接手後嚇到,心想再這樣大搞凱因斯經濟學下去,那還得了。於是就在前年的十八會議大後,李克強開始他的『克強經濟學』,準備要『去槓桿化』朝『穩增長』路線走,鞏固國內經濟健全度;也就是要走類似奧地利學派的自由市場模式,尊重財政紀律。

所以人民幣匯率漸漸與美元脫鉤了、政府少干涉利率與匯率條件了,但錢荒問題卻開始嚴重了。這要怎辦?答案:人民幣國際化,且人民幣一定要國際化,怎說?

你就看看去年老共跟幾個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英國、台灣、俄羅斯、巴西、南非、印度等等,因為老共等不及了,除了與美元的貨幣博弈外,如果要擴大國內市場,就要有強勢貨幣,增加人民幣國際需求,最後增加國內購買力。

否則一味的與美元掛勾,人家搞QE印鈔,你也要跟著印鈔沖銷,這會動不動就來個10%以上的通膨,搞垮你國內消費動能。

      138065-galleryV9-shau

所以這就來到目前台灣的服貿博弈。相不相信,其實台灣並沒有那麼急,但老共稍急(所以要讓利)、馬英九特急(歷史定位)、蔡英文更急(破逢中必反印象,重返執政)。所以老百姓就不解,為何要那麼急迫,30秒霸王硬上弓,所以就一直喊黑箱、黑箱。老美則希望我們通過服貿後,用TPP繼續綁住我們的美元區域。

當然老共也不是白痴,也看得懂,因為原本台灣就是要被規劃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且非常有可能取代香港、新加坡、以及倫敦。不是台灣的金融業有多強,看看那副德性就知道,一個小島,有幾十家銀行在威秀影城搶現金卡業務。而是因為台灣承擔著『統一大業』的使命。

所以在台灣的金融業根本興奮快瘋了,覺都睡不著。從前年開始,金控公司的尾牙、首次搞到比電子業還要大。不管是藍綠,都想為這個特許事業服務,因為金融才是一國的命脈,掌控了貨幣權,就可號令全世界。

所以,我從兩年前就認為服貿一定會過,而且不能不過。其中的印刷、美髮,那根本是點綴用的。

20131128142414147這就來到目前的爭論了,一個一定會過的協議,為何吵那麼大?那是因為兩黨都知道人民不懂,也不知利害關係,所以皆心懷不軌,想操弄民粹,到處搞社運IPO,藉以壓榨更多的派系利益,順便向兩大國邀功。

我們這時就要思考了,台灣要怎樣的一個國際生存空間?要完全孤立於國際架構之外嗎?還是繼續與美元體系綁在一起,加入Fed的QE體系。還是加入老共的人民幣體系?還是繼續吵美髮業?還是有更多的論述空間。

但常看大濕論壇的讀者,想必已知道本人的答案了。

 延伸:

一齣服貿猴戲,撩起全島心魔

也來一個『服貿大濕包』

服貿抗爭的一場空?一場夢?還是一場Show

金銀島與碰碰車

整天叫人讓利?!與台搞服貿協議如哄小孩喝奶

金改、洪仲丘、服貿有啥共點?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追蹤大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