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c1975fc355cb411d32377c0659d6   

大濕趁在上工前一週,去了一趟花東遊;但難免習氣的,在入住飯店後,總會拿一份報紙約略翻翻。但不知為何,每次翻到有張忠謀伯伯的新聞時,我總會覺得下襠腫脹、充滿怒火,於是又將這篇新聞拍下,等待回家後,細細咀嚼。那又是什麼新聞,這麼使我不以為然?

原來張伯伯抱怨,台灣的新一代,漸漸失去傳統『勤勞』與『勤業』的美德他認為,這是近來台灣經濟下滑的原因之一。之後他又抱怨我們的央行總裁,沒有好好的貶值台幣,讓出口競爭力節節下滑。

IMAG0869  

這番話,輕輕鬆鬆將台灣雇主近40年來竊取財富、掏空產業、拉大貧富、壓榨勞工、踐踏環保等荒腔走板行徑,一概推的乾乾淨淨,真佩服這些大老闆們的嘴臉,講起故事來,還真是鬼話連篇!

首先,我也覺得台灣的年輕人一代,漸漸失去老一代的勤奮努力等美德,但這是壞事嗎?

我認為這無關好壞,而是環境變遷使然。同樣一篇5,000字的報告,照以前寫法,時常需要花半天的時間在圖書館內搜尋資料,再耗費多天的時間書寫、潤稿、與校對,搞不好要花一週的時間,才能寫出一篇像樣的報告。

然自從文字處理軟體與Google推出後,一個學生可以邊寫內容邊做資料搜尋,文字則用鍵盤打,而且可以馬上執行拼字、文法、及語意的檢查。相似的段落可直接剪貼比較,省去重複書寫的時間。

images寫完後,還可以儲存在多個地方,減少遺失或被狗吃掉的風險;因此,一篇像樣的5,000字報告,約莫可以省下一半的時間。或許這省下的5成工作量,就是所謂的『勤勞折價』。

但這並非大濕認為應檢討的重點,我認為張忠謀評論的致命傷在,如今的勞資關係,已與過去有典範式的轉移。在1980年代股市尚未興起之前,台灣主要的工業模式,採中小企業為主,且多數是小型的家族企業,勞工介於1030人的小本經營。

這樣的企業模式規模小,老闆較好控管人事資源。所以多數經營者認識大部分的員工,這會產生類似儒家型的家族經營關係。也就是說,老闆雖有獨裁的經營權,但也有善待勞工的精神義務。

終身任職時常在小型企業內發生,老闆將員工的福祉,當作自己的任務看待,有點類似勞資的師徒制。或是私塾型的企業結構。員工不會被視為冷冰冰的職稱,或是KPI指數,老闆則直接稱員工的綽號。

通常在一天上工前,老闆還會話家常,甚至前一晚還一起唱過卡啦OK,或是員工到老闆家修過馬桶。當時的人情味足,員工也相對肯為老闆賣命,於是勤奮的美德能夠保留下來,因為當時的老闆講義務、守承諾、重人情。

knock但自從1980年後,台灣產業因走資本市場的融資,將許多企業上市籌資,企業一天比一天壯大,一家上市企業,員工動輒上千人,超大型企業則上萬,老闆還會認識大部分的員工嗎?搞不好連一線主管都叫不出名字。

所以當代的企業人事經營,就採取冷冰冰的認股制度、KPI考核、業績評量,如果員工無法達標,後果就是自己走路,老闆根本不認識你,有可能會來慰留或慰問嗎?

在一個凡是講量化績效的現代企業,勤奮兩字於焉成為奢侈品,反正也不會記入KPI中;因為真正撐起『勤奮』的糧食,是靠關係的『情份』所維持住的。

voluptuary當然,這無關對錯,在一個以西方企業典範為圭臬的台灣產業,當然會慢慢的被同化,這也是國際趨勢的洪流使然。如果企業將員工的績效秤斤論兩式的評價,一旦企業虧錢,員工就必須放無薪價,或是加班與減薪做補償。試問,勞工不會也尋求相等的對價權利嗎?這時談勤奮,不是有點不合時宜?

有些企業甚至凡是以股東權益作標的,為了衝高股價,大玩資金的槓桿遊戲,甚至學溫州企業或頂新集團,大炒房地產市場,遠拋核心業務不管,在如此的環境中,也難怪員工的勤奮概念會流失,最後形成凡是能交差就好。多餘的精力,則拿來做個人理財規劃。

因為所謂的勤勞,是基於人與人的信任,一種肯為對方福祉,不計代價付出的犧牲。試問張伯伯,如今台灣的雇主們,真有提供職員這樣的勞資環境嗎?我打個問號。

 

社會正義不重要? 蕭萬長該閉嘴了!

央行掏錢補貼台積電?張忠謀應當典獄長!

四大基金要代操?資產階級都是這樣騙你的!

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彭淮南想升息擠泡泡?!還沒被柏老耍夠嗎?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追蹤大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