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_in_hand_small_jpg.jpg

untitled.bmp A life unwintessed, is not worth living- Ken Wilber

論愛情-執著與我(權力爭奪篇)

論愛情-阿潔與我(浪漫篇)

 

人愛談戀愛、計劃愛、比較愛、爭取愛,但是人卻怕脆弱的敞開自己,表達愛。因為真愛會讓人的自我消逝蹤跡,讓諸相滅亡。真正的愛,對小我來說,是自我毀滅,它有如炫目的陽光,撒在樹幹下的陰影;陰影為自我不想面對的掩蔽處。陽光在照射後,將無所遁形。而吾人所謂的愛,常常僅是愛的把戲罷了。

我愛聖經的一則故事,亞伯拉罕(Abraham)某天受上帝的召喚,要他犧牲自己的兒子以薩(Issac),以示對上帝的遵從,在踏上祭壇的路上,亞伯拉罕忐忑不安,以薩一路追問為何父親要帶他上山,亞伯拉罕忍著心中的痛,編謊言搪塞以薩的疑問,最後到山頂時,原本要弒子的亞伯拉罕,天使突然從天際間出現制止,告知上帝已看見他的信念,不須犧牲以薩為供品,後人稱此為信仰的跳躍(leap of faith)。

Abraham-Rembrandt_Harmensz._van_Rijn_035.jpg

愛的諸相是有情眾生最無法割捨的陰影,心理學家榮格(Jung)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皆有著一塊完整的性別全形(whole),男人心中有個女人(anima),女人心中也有個男人(animus),人會無時無刻將心中的另一性向特質向外投射,往外尋求另一半邊。但是,這外界的另一半最終還是須回歸到自己心中的那一半,以求整合。但是因為我們將內心的另一半切除,向外投射,所以任何外在愛的物相,總有一天會淡釋去。

所以要尋找真愛,要不斷向外在的愛人說再見,而每次的再見後,又會經歷一場大生,原本心中被蒙蔽的另一半,會被揭開,而外在的愛人,又將有另一層次的意義誕生。愛的關係,或是外在的愛人,就是幫助我們不斷發現內在愛人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也要隨時的在其有效時間到期後不斷的被打破;否則,生命將無法綿延不絕。

在黑格爾(Hegel)的哲學中,人生的道路永遠是以正(thesis)、反(anti-thesis)、合(synthesis)的方式行進。我與阿潔的關係也是跟隨著這路線發展。起初為淡水時光的浪漫期,然後到彼此爭奪方向盤的權力爭奪期,一直到現在無所不談的初步整合期,我常因為在整合期時,對彼此好奇心的驟降,而感覺愛已不復存在。

hegel09.jpg

可是當塵埃落定後,會發覺這段期間是彼此最尊敬對方之時,對對方的愛,是以一種默默的付出方式給予。我發覺,我會不自覺的替阿潔擔心他父母的健康,阿潔也會不自覺的給予我這年過而立,還是會怕鬼的小男孩安撫,她也可以接納我常有心往他處飄,但始終不行動的習慣。

綜觀社會上很多情侶或是婚姻,多無法從浪漫期與權力爭奪期自拔,導致分手或離婚,我們往往以為愛情就有如好萊塢式的激情、衝動、性感及鮮麗。殊不知在銀幕後的伴侶,很少可走得長久的。一天興奮的在沙發上下跳的阿湯哥,可以在下一刻鬧分家產。整天在新聞上炒著收養第三世界國家孤兒的阿布哥,也守不住婚姻3年大關,在諸多鎂光燈下的媒體戀人或豪門婚姻,常常背後僅是幻相的迷戀。在走過令人羨慕的浪漫期後,要如何順利通過權利爭奪期,真是個大哉問,還記得川普在離婚後,他對婚姻的唯一看法是「它很貴!!」

愛情從正面講,是一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關係;從反面說,猶如亞伯拉罕般,不停犧牲自己的執著;聖經亦云「執著生命的,將要喪失生命;放開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039)同理可證,如果因為要執著愛的定義,而逼著對方順從自己的意思,終將失去;而當失去所執著時,反可得到一個更整合的愛。最後,我們終將發現,我的愛人,一路陪伴著發現心中自足的泉源,而感謝的道:「謝謝你帶我回家,沒有妳,我辦不到。」


        home.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