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  

最近政府被『悶經濟』這套論述給搞急了,慌張的為社會端出『十三項刺激經濟』大餅。但說實話,我總覺得這十三項洋洋灑灑的振興方案中,好像都是為『廢證所稅』而鋪路的。大濕看了一下這些刺激措施的完整度,好像是在前一晚,叫各單位臨時拼湊而成的樂高遊戲。

我是怎知道的?因為之前在公家單位服務過,這種品質的政策,以及倉促度,一般而言都是臨時叫各單位的小組發揮作文比賽,然後叫某單位彙整、列印、排版、定案,然後就端出一道所謂的『提振經濟、刺激消費』大菜。

首先我要先說,我從不相信『拼經濟』這鬼話。因為台灣是個小國,屬於price taker,我們通常只能靠外需市場拉抬經濟;要使用刺激內需的方式,發揮增加GDP的效能恐有限。

33098016此外,我從不認為一國經濟的健全度,是要靠搞大GDP這鬼玩意兒。因為這些計量方式,有很明顯的內定設計,贏家通常是1%的資產階級。而一般百姓,通常是為這些頂級階層爆肝的奴隸;只是我們的教育受的太成功了,導致央行在降息時、貶值時、降稅時,人民總會笨笨的跟著拍手,也不知實質的意義為何。

但為了要方便解釋目前政府搞的鬼玩意兒,我就姑且拿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來解釋吧。除了『修證所稅法』是個精心設計的政策外,其他還有哪幾項有深思熟慮過?拿刺激消費的4項方案看好了:補助購置節能器具、推廣高效馬達、補助車輛換新、以及提昇觀光產業。這些能夠振興多少經濟產值?

不要誤會,我是很支持上述政策的,因為這些舉措可幫助台灣節能減碳;但這絕非能讓消費快速起飛的方案。因國人的消費有一大部份是用在服務業上,這些補助產品則多半是耐久材,又並非大眾消費產品,恐怕無法立竿見影。

此外,在刺激觀光產業上,這些政策又是著重在港、澳、陸客上,這是在炒冷飯。自由行的陸客已放行頗久,不會有過多的把戲可耍。除非你給每個陸客幾張消費券花花,那也許可以在一週內,見到陸客翻一番的效能,但可能嗎?

B04A00_T_01_03  

再來到政策作為上,我能夠肯定的只有『協同地方促成重大投資』、『加速執行政府採購計劃』、『創新激勵計畫』、『訂定創業板上櫃』這幾項。因為我認為台灣比較能有所作為的就是投資與政府支出。在投資上能夠將企業活化,真正獎勵有創新的企業,然後利用政府支出,挹注地方建設投入。

 

但上述的政策還是停在作文比賽階段,實際作為根本沒看到,所以也無從評論起。比較能夠玩味的就只剩其他兩項,一個是『修證所稅』,另一個則是『壽險資金參與重大投資』。我認為這次的經濟刺激計畫,就是衝著這兩樣來的,也就是說,我們政府,已經被金融企業給綁架了。

 

我們的媒體以及立法委員,一直說『證所稅』是造成台灣悶經濟的主因。先撇開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脫勾的問題不談。到底誰說台灣的股市差了的?台股目前是近兩年來的新高啊,不會悶啊,要不要看看上海、香港、或是韓股,這些都比台灣差呀(請參下圖)

 

台股    上海    

香港    韓股 從左上至右下各為台股、上海、港股、與韓股的一年線,台股會比較悶嗎?台灣根本是強強滾吧,何來悶之有?為何就因要廢證所稅,什麼鬼話都掰得出來!(來源:華爾街日報)

那如果是因為實施證所稅,讓證交稅的稅收減少,那很簡單,設置一個更苛刻的證所稅,讓每個玩股票有賺的人,直接就扣540%的稅率,比照所得稅辦理。這一定會增加稅收的,你敢不敢?所以不要跟我來這套。

如果那些十分關心稅收的人,對金額那麼關心的話,是否就應該聽大師的建議呢?這其實一點都不極端喔。美、英、法、德、日等已開發國家,就是這樣實施證所稅的喔,更遑論巴西、智利、波蘭、老共、俄羅斯等新興國家,他們的證所稅才真正厲害呢。

剛好今天瑞士洛桑學院(IMD)公佈全球的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第11。但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台灣的最強項,其實是『財政政策』耶。不就是證所稅嗎?而且排名世界第4( 如下表),比企業效能、經濟表現、基礎建設各項目還要高,這甚至是台灣最高的排序,且一整年都沒退步過。證所稅的鬧劇,從去年就開始了,難道洛桑學院都看不到嗎?

IMAG0438

(出處:聯合報)

反而退步最多的排名為就業(24)與物價(26)。我說過很多次,這兩個其實是台灣產業最令人詬病的地方,我們的競爭力這麼高,就是企業靠踩著這兩項所墊高的。方式就是鬆綁勞工法規,讓薪資壓低、解僱容易、引入低廉勞力等。

然後富有階級再利用壓榨來的暴利與央行所實施的零利率政策,投資不用課稅的股票與房屋市場,讓物價與房價大幅攀升,央行再貶低幣值,大搞輸入性通膨,但獲利像hTC與台積電等大出口企業。你立法院與奸商們還有臉來跟我說要廢證所稅?!

 

 

                               聽完台灣可笑的稅賦制,您可能會吐血吧!

 

如果有人說經濟差,增加課稅的項目會讓動能衰退;那好啊,那可否取消所得稅與消費稅的課徵呢?這不是更徹底,讓所有的百姓,能夠省下稅捐,將其花在消費上?也許,這些『廢證所稅』人士所關心的,根本不是稅收的多寡,或是經濟悶不悶;他們也許擔心資金流向會露陷、找人頭的賤舉,也會日益困難。這才是證所稅應該討論的議題吧?

至於開放壽險資金投入公共建設政策,之前之所以遲遲不放行金融業進入產業投資,是因為金融屬『特許行業』,不能亂鬆綁。因金融業可大剌剌向民眾『吸金』,所以需要管制,因此金控法中有個『產金分離』的條款。

也就是這個原因,媒體也需要制定『媒金分離』條款,因為這兩個產業都是『特許行業』。如果一旦放行金融業進入產業投資,就會有下面那張照片的情況發生:

IMAG0423  

一堆毫無新聞價值的內容,就會頻頻出現在報紙內,因為大家都要『趨炎附勢』,也就是老美喜歡說的『Ass-kissing』:親屁股!台灣產業的勢力,也會從電子業,慢慢移向金融業。因為一旦公共事業放行壽險產業投資後,民營事業就會是下一塊肥肉了。

那金融業就不需活化了嗎,大濕?那要看你如何的活化。美國在1996年的時候,也是搞了一段時間的金融鬆綁,當時的股市與經濟,確實歷經一段時間的榮景,直到2008年徹底崩潰。

我們要問的是,台灣的壽險要如何的鬆綁?如果公共工程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則是民營事業呢?或是金融業推出一堆衍生性金融產品又會如何?那台灣的金融業,就會有隻手遮天的本事了,這是好事嗎?我不確定,但我總是對大企業抱有懷疑的態度。

 

後記:時任財長劉憶如於臉書的後話,只能說,怎麼現在才說呢?

1. 回徐思民留言,其實有很多民眾像你一樣,是支持「真正的證所稅」的 (雖然他們沒有像你一樣去寫很多網路文章支持) ;關於這一點,看當時的研考會民調,支持當時行政院版本證所稅的民調高達68% ,就可得知。


但弔詭的是,這份民調的結果,在當時被行政院告知,不可對外宣佈。為什麼???? 不知! 但也真只能感慨在「父子騎驢」心態下,後來顯然既得利益者的聲音造成轉彎。

2. 洪昌吉留言說「若一定要開徵,稅率可慢慢加碼」,這是沒錯,但當時「行政院版」,有400萬元免稅扣除額,而且盈虧互抵,淨賺超過400萬元的部分,只課徵10 % 稅率,例如凈賺500 萬元繳10萬元稅,淨賺600萬元繳20萬元稅;怎麼看不能算課稅過高吧? 但卻無法勝過現行的「8500點---國民黨立院版」! 

3. 另外,昨天在我「漫無章法的改革」po文中留言的Renee 說,「課稅要看時機,苦哈哈時多收一塊錢都會被罵到臭頭」,這話也是沒錯,所以當初行政院版「只有對全年淨賺400萬元以上者課徵證所稅,沒有要課徵『苦哈哈』股民的稅」;但現行的 8500 點版本,卻對所有幾百萬名「不論賺錢賠錢」的股民加稅,實在錯的離譜!

4. well, 能說什麼呢?去年 2012 年 528 晚上,行政立法兩套版本「整合協商」,立院版由那幾位國民黨「財經立委」端出 8500 點版本,包括一向強調公平正義的曾巨威委員;行政院版當時由誰在場「負責捍衛立場」呢?

----- 答案是,是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 要說什麼???????

 

欲與大師一同踏入思想的雲端,在下面按讚就對啦!!

謊言、他媽的謊言、廢證所稅!

如何課證所稅、又解決退休金?請聽王大師開示

央行掏錢補貼台積電?張忠謀應當典獄長!

台灣要實施資本利得稅囉!爽~~~~

劉憶如掛點?社會正義輸一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