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IGS.jpg  

也不知道為什麼,本來是以比較柔性的社會議題與文學創作為主的大師論壇,突然發現幾篇點閱率最高的文章都是經濟類,最高點閱率的居然是歐豬五國的債務危機,而如果各位客官在Google上搜尋『QE3這個碗糕,小弟的文章居然是第一順位,甚至高於維基百科的解釋。好吧,竟然經濟議題得到如此高的收視率,我就從眾一點,陷入盲從收視率的迷思,在這篇續寫歐豬問題的探討,再將其與美債作比較,最後提出一些個人見解,詢問歐美此次的債務危機對台灣有何啟示?

還記得大學教授在經濟學的第一堂課中諄諄教誨:『你不能拿香蕉與橘子作比較!!』可是我當時在想,如果一根爛香蕉,與一顆臭蘋果,皆在同一簍破藍子內腐敗,那可觀察到的學問可就大囉!經濟學大師凱因斯不是有說過嗎?「任何不願借鏡範例的人,通常僅是某個淘汰典範的愛用者。」

綜觀歐洲與美國的債務問題,兩者的情況當然有許多本質上的迥異;畢竟,美國老爸式的資本主義,與歐州乾媽在二次大戰後,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歐洲剛打完摧殘整個歐陸產業架構的戰爭,6個主要大國遂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之後雖然分成以法、德為主的內陸,與英國為主的外圍之兩大經濟同盟,但隨後在1992 年簽署「馬斯垂克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創立歐盟,並於2002年實施單一貨幣制度,也就是目前的歐元區。

atvo-9-2-10-piigs.jpg   

如此的經濟發展模式,目的是為產生關稅同盟、單一市場、單一貨幣等經濟模式,使歐元區能夠藉此打造猶如秦朝一統天下的「書同文、車同軌」壯舉,減少區域內貨幣交易成本、增加市場規模,以達到經濟成長的「乘數效應」。然而,幽默的歐元區起草人,忘記在創立歐洲央行時,一併制定歐洲財政委員會,掌管區域統一的財政措施。

可是問題來了,如果照常理推論,一個經濟體若沒有相呼應的財政機制協助貨幣政策,屆時就會產生「你抽你的銀根、我花我的銀兩。」一個身體產生有各自利益的雙腳;一個想往後縮,另一個則拼命往前踏。歐洲央行想控制通膨,歐豬銀行則希望舉債發糧。後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然而,世界幾乎到處都存在國家債務超出財政可負擔的合理水位,比方說小日本,其國債佔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倍有餘,但是為何日本頂多受到3大信評機構調降評等,而不會出現如歐豬國家的債務危機呢?答案就是日本有自主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組合,可以印鈔解難,而深陷在統一貨幣的歐豬各國則無。

這點其實亦可在美國的債務情況中發現,美國舉債上限問題如果從基本面分析,會發現這並非償還能力(issue of solvency)的問題,這點僅需一窺美國主力企業所持有的現金持有量就可知,許多企業的現金甚至大於美債當期的償還金額,意味著美國企業的穩健發展; 而是美國在財政上出現流通性問題(issue of liquidity),而歐豬國家則是償還能力出狀況。

然這點,多虧有美聯準會(FED)在一旁大量印製鈔票,也就是所謂的量化寬鬆,將美金大量的流通到市面,使幣值大量貶低,間接壓低美債價值。這是如何作到的?就是貨幣與財政政策的搭配。

然而,歐豬各國們並無上述搭配的貨幣與財政組合,因此其等債務問題,要任歐洲大國如德、法宰割,因為如果希臘想如法炮製美、日的貨幣政策,是需要得到歐盟要角如德、法的允許才能印製鈔票;然而,要歐洲央行造成鋪天蓋地的通膨,想必是不太可能。

piigs5.jpg   

那為何美國也有債務危機呢?畢竟,該國有個世界知名的FED與大當家柏南克坐鎮,享有獨立的貨幣政策,應該可以適時製造通膨解難。但美國是個主張赤字開支(deficit spending)的國家,就連向來大喊撙節預算的共和黨,也有著極其不良的債務紀錄,導致累積的債務雖可適時以貨幣政策解危,然無法永續下去,所以最近 FED才只好改採「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振興經濟,而不再印鈔。

佔美國聯邦債務問題最大塊的是 所謂的「應享權益計畫」(entitlement program),其中又以佔57%聯邦債務的聯邦醫保(Medicare)與社會安全系統(social security)最難削減,因為不管那一黨在競選時都會胡開支票,沒有一黨敢真正碰觸這債務黑洞。但兩黨又在國會惡鬥,在舉債上限的議題互扯後腿,最後 才造成美國政府一邊債台高築,另一邊的提升舉債上限措施則延宕多時,使公債信評等級遭調降。

cole.jpg    atan1517l.jpg  

除財政政策的先天不良外,美國債務的流通性問題,又有產業結構失調現象,造成企業營收年年增加,但人民收入卻停滯不前。酷似左派始祖─馬克思(Karx Marx)所構思的資本主義崩解的必然性機制,也就是說因自由市場先天的不公現象,會導致擁有生產資本的企業主,呈現指數成長式的利潤囤積,原因是企業主 可用運較好的生產器具,比方說機械與營運方式,將利潤最大化。

而當企業的生產力提升後,勞工的必要性反而降低,造成窮人與失業者形成所謂 的「工業儲備大軍」(industrial reserve army)。而在天平的另一端,則是為數越來越少,但利潤囤積越來越多的富有階級。在生產端,企業的獲利佔整體經濟規模為60年來最高點,但失業率卻高達 9.1%,而實質薪資水準自1975年以來非但停滯不前,反而下滑5%

美國所得分布的失衡,已是自1920年代以來最高點。這現象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前,稍微的被氾濫的借貸市場所掩飾;然而,如今在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後,這些虛假的財富也隨之殆盡,現在的二次衰退憂慮,正是經濟體在承受之前不負責任成果。

6a00d8341d417153ef0154340cd774970c-800wi.png    us-debt-to-china.jpg  

那台灣呢?我們從歐美兩個老爸與老媽那學到了什麼?前一段時間,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台灣國債情況良好,不會步入歐豬五國的後塵後,國人才發現台灣租稅負擔率已由20年前的20%降到如今僅有11.9%,是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代表台灣支撐經濟支出的來源,稅收佔越來越少的比例,取而代之的當然只剩舉債。

而不久前的「產業創新條例」,美其名為「產業創新」,但實為以大企業所訂做的「減稅」措施,一直從25%砍到17%,一度預估將損失300470億元的稅收。而無法負擔的國家財政支出,則是靠舉債才能過關。有趣的是,降稅的決策到最後,是台灣兩黨皆舉雙手所贊成,且兩黨亦在老農津貼上大作文章,選擇喊價式的哄抬補貼金額,對於債務的累積卻視而不見,酷似美國兩黨不負責任的民粹態度。

CG2(1).jpg  A1321641098.gif  

雖然台灣沒有立即的國債危機,但我們的稅制結構不健全,稅收主要來自薪資及中產階級,影響國家歲入。此外,攸關台灣國家財政體質的國債組成,也充斥著隱藏式負債,與先進國家相較,我國的國債定義較為狹義,並未包括一些隱藏性負債,甚至專家指出,如果將隱藏式債務全加起來,台灣的債務早就超過GDP了。

所以台灣目前在產業與財政結構上,有步入美國式的右傾模式跡象,也就是稅賦制度偏向企業與財團,並將中產階級的稅務負擔加重,致使消費力下降,這很有可能導致如今美國高失業率所造成的內需經濟成長衰退,台灣實要小心。而在政治上,台灣亦有如美國的政黨惡鬥與民粹型態,兩黨皆於選舉期間亂開支票,增加政策開支,爾後再互指對方浪費公帑,猛蓋蚊子館與籌劃錯誤政策。

100337771.jpg  

而在歐洲債務上,台灣應該注意「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所形成的關稅同盟,最終是否會成為兩岸,甚至亞洲共同市場,我們是否也要為了貨幣交易成本的降低,與市場的擴大,而犧牲貨幣與財政自主權。雖然如今看來,這段路還很遙遠,但是有歐元區作前車之鑑,卻實可以讓我們未雨綢繆。

 

延伸閱讀: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真能解釋問題嗎?

 

什麼QE3?!什麼政府倒債!歐巴馬還不如多看點書

英國為何暴動? 都是標準普爾與美國公債惹的禍!?

ECFA週年後 我們學到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