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disciple-stories.jpg   

既然大師被promote到『藝術文化』的分類,那我也就『假掰』一下,來個藝術氣息重一點的文章分享。這是一本我在年前被阿潔測驗的故事集結,文章與書名皆叫《人子》,是由《未央歌》作者鹿橋所寫。阿潔認為本書是在談論當國王的迷思,我卻有不同見解。總之,阿潔,謝謝你的推薦!!

好,就憑印象記錄一下,好讓沒看過這本書的看官們,也可參與鹿橋欲闡述的大意。

在印度恆河北邊有個小國,國度雖小,但管轄的王土遍佈方圓千里。某天國王因擔心王位要世襲給小王子,但國王仍不放心王子的能力是否足以勝任日理萬機的國業,於是傳令王國內的婆羅門法師入宮殿內,囑咐法師務必要在小王子登基前將其訓練為夠格的一國之君。

人子舊版.jpg  

法師在接到命令後,隨即接受託付,在王國內的祭典中對王子宣稱:『我教你做太子的第一堂課是分辨善惡,六年以後,我要教你的最後一堂課,也是分辨善惡。』說完遂將小王子帶回其居所內,將他剃度成一個小僧侶遊走四海。

老法師在這期間,每天對小王子講課,傳授他分辨善惡之道,而小王子天生聰穎,法師講的哲學與道理,他皆能舉一反三,並可從複雜的關係中,釐清萬物的脈絡,尋出天地理則、導出倫理正念,對於是非善惡觀念的分辨,小王子越來越熟稔。

某天,法師與徒兒倆在山間小道遊走時,突然看見一個強盜正搶奪兩位路人,法師認為這是試探小王子所學的好時機,隨即將他拉到一邊,跟他說:『今天這個惡徒的確兇殘,可是尚不該就一劍劈死。可是我會為你打開殺戒,以分辨是非。』

法師繼續道:『而我一旦為你開了殺戒後,你要在善惡不能兩存時才可殺惡,而且要殺得快,殺得絕。若是這天來時,你要聽我發號司令,我說「是善、是惡?」你要馬上判斷,不然自己就會被擊中。』

BUDDHISTS 10.jpg  

在傳達完指令後,突然眼前又冒出剛剛那場景,強盜與兩路客瞬間出現在眼前,此時王子左耳傳入『是善、是惡?』小王子在聽到後,二話不說,馬上『啪啦』一聲!!一劍就將強盜一劈為二,可是定過神來一看,原來只是寫著斗大『強盜』二字的白布。

『恭喜你,小王子,你現在可以殺生了。』法師道。

隨後,法師與徒弟兩遊走鄉間,一路上小王子剷奸除惡,替國度的鄉間做了不少好事。然而,時間飛快,就要到小王子該回去王國登基之時,在回去前,法師想再度測試小王子是否已徹底學會分辨善惡之道,遂準備再次測驗他一次,如果能通過,就代表小王子已夠格帶領整個王國,如果沒通過,那他就須自求多福了。

法師在一日下午將小王子帶到河邊,跟他說:『我要再測試你一次,倘若你能通過這一關,我就沒有東西可教你了,你也可以回去王國,接管你父王的國度,當個造化人群的好國王,可是如果你沒通過,你的性命將不保,屆時,你也只能等來生再重複一次你的命運吧。』

說完,法師就囑咐小王子拾起寶劍,並對他說,『在你眼前的,是善?是惡?』語畢,就看到法師在面前忽前忽後,忽左忽右,搖擺不定的讓小王子無法思考,此時,左耳又傳來一句:『在你眼前的,到底是善?還是惡?』語畢,法師又在面前左右擺蕩,小王子遲遲不敢出手,說時遲那時快,猶豫不決的小王子,突然被後面劈來的一刀給一分為二

『看來,小王子在這一世還是沒有準備好!』說完,法師的影子就默默消失在叢林中,一切回歸到原點。

不知各位有看到啥端倪嗎?小王子為何會死?又為何要死?他當時該怎樣做?在還沒探討結尾時,我想介紹另一個印度神話故事,名為《薄伽梵歌》(Bhagavad-Gita),內容描述勇士阿周那(Arjuna)與印度主神黑天(Lord Krishna)之間在俱盧野戰爭前,於戰場上的對話。

gita-117.jpg  

當時的阿周那看見許多親戚朋友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且困惑,因此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黑天尋求指導。黑天對阿周那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而且他也向阿周那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最終成功說服阿周那參戰。

這本書共由18章組成,其中有幾章特別契合《人子》的故事核心,其中第五章談到,阿周那問黑天,關於殺敵,到底是行動好還是不行動好。黑天回答,棄絕行動和以奉獻精神行動一樣能得到解脫,但後者會更容易達到解脫的目的。所謂以奉獻精神行動,即是不執著於行動的結果,不為感官與外物接觸的快樂或悲傷所惑,譬如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只為求自身的清淨而行動。

又其中第九章提到,在殺戮敵軍時,要切記「一切皆在神之中」,以此方式在任何情況下都憶念著天神即可免除業障的累積。而第二章則談到,唯有肉體才會死亡,永恆的自身則是不朽;身為一個戰士,應依法擔起戰爭應負的責任。

請問各看官,在瞭解這一連串的道裡之後,是否可以間接回答《人子》的癥結點。其實本文的《人子》,與稍早前我在淺談禪學所引用的《南泉斬貓》公案極像,甚至是莎翁在《哈姆雷特》(Hamlet)中的經典名言,「to be or not to be」,都是將人腦的矛盾與二元對立推到極至,將行動者的思考濃縮在一個頂點上,使善惡、好壞、對錯、你我等分別心皆無所遁形,而留下的就是純粹的行動本身,毫無思考與行動間的耽擱。

Henry_Fuseli__Hamlet_and_the_Ghost1220118866.jpg  

誠如英國禪師Alan Watts所云『行則行、坐則坐,不管如何,千萬別趴著。』(when sit, just sit; when walk, just walk; above all don’t wobble)又有如六祖慧能對惠明所言,『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兩個智語皆教吾人須耗盡無謂的躊躇,以及費時的猶豫,這些都是人類在演化新一輪的大腦皮層後,所付出的代價。

這點若對應到時常搖擺不定的吾國之君─小馬哥,深感不謀而合之嘆,其對恐龍法官、國光石化、兩岸政策的不敢堅持、缺乏果斷、人云亦云、父子騎驢的態度,人子的故事,格外發人省思。

 

【延伸閱讀】:

淺談禪學

綠野仙蹤與禪(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