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odoo.jpg

近來美國發生了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金融風暴,據學者們了解,風暴的起源來自於所謂包裝成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次級房貸崩盤所引起,許多學者認為這問題應歸因於華爾街的「貪」,但問題是,難道全世界其他190幾個國家的人民就不貪嗎?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客、日本的汽車製造王國,俄羅斯的石油大亨,以及挪威的鋼鐵業者就不貪嗎?我想,此等說詞,僅是在表面上的現象抓癢,若朝更深層原因探索會發現,其實這次的金融風暴是個哲學性的問題,可牽扯到從18世紀末以來延續至今之左與右兩派意識形態的辯論。本人認為,一國健康的金融體制,乃至其政治結構或人民的生活態度,皆須憑藉此2意識形態的平衡發展。 


左右2派的政治光譜分類源自於法國國會。在大革命期間的各種立法議會裡,尤其是1791年 的法國制憲議會上,溫和派的保王黨人都坐在議場的右邊,而激進的革命黨人都坐在左邊,從此便產生了「左派」、「右派」兩種稱呼。其實此種歸類可以在世間萬 物的現象上發現。從萬物的天地,大地的晝夜,易經中的陰陽,性別的男女,莫不是以二分為開端,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 陽,沖所以爲和。」2分為萬物之始,因此,萬物和諧乃陰陽之調和,進而衍伸至左右之共治,缺一不可。 


世界的經濟制度若以左右兩派作簡易切分的話,左派的代表為前蘇維埃的共產主義,而右派則為以美國的資本主義為牛耳,其他國家的經濟光譜則夾雜在中間,也就因為此乃經濟光譜,因此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屬於純共產主義(純左)或是純資本主義(純右)。美國因在20世紀下半期拜2次大戰所賜,躋身成為全世界的經濟最大強國,若全球經濟有8個引擎,美國就佔了3個,歐洲加日本佔另外3個,亞洲4小龍及其他東協國家共佔一個,其餘一個則是全世界剩餘國家的總合。但如果細看美國的經濟發展不難發現資本主義的模式,並不一向是國家最為適當的發展模式。 


資本主義始於18世紀的歐洲及英國,當時所謂的血汗工廠於歐洲大陸彼彼皆是,童工常常要在一個黑暗的工廠內從事為時14小時的密集勞動,許多工人因此死於工作崗位上,當時並無所謂勞工意識或工會團體,在極右的資本主義蹂躪下,社會產生非常大的問題,美國不久後在北美大陸延續了此種類型的經濟模式,在1920年代以前,美國市場的遊戲規則是奉以大吃小,贏者通拿的叢林法則為圭臬,政府常常對大企業狼吞虎嚥束手無策,當時的市場無政府有效的規範,因此時有市場寡佔(monopoly)的現象,20世紀初的華爾街幾乎被摩根家庭所掌控,鋼鐵業則由卡內基包辦(卡內基當時有錢到想把整個菲律賓買下),美國當時貧富差距極大,市場競爭不公,終於在1929年經濟因金融業所拖垮而進入大蕭條時代(The great depression)。 


值 得警惕的是,當時金融業的結構跟今天很像,證劵業者可以從事一般銀行業務,言下之意就是投資銀行可以任意的從儲蓄銀行那的財庫裡,運用向大眾籌資到的存款 來從事承銷及證劵業務,這種毫無節制的拿小老百姓積蓄,以從事高風險手段的投資行為,倘若在景氣佳時還尚無大礙,但景氣如歩入蕭條,小老百姓一輩子的積蓄 將石沉大海。最後,美國國會終於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 Steagall Act),限制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業務相通,才使因銀行的道德風險受到抑制。 


當時的羅斯福政府開始承認無所節制的資本主義不是最佳的經濟模式,因此在聽取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解說後,開始奉凱氏的「政府支出」說(government spending)為新信仰,推出「新政」(New Deal)並規劃一連串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倘若當時有位外國人於此時參訪美國,他很可能會發現那時美國的經濟模式是在抄襲蘇聯。反觀當時的蘇聯,在史達林的帶領下,舉國吶喊「一代進入現代化」(modernization within single generation),當時蘇聯的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為2位數,規模遠大於蕭條時期的美國,因此蘇聯於此時期湧入不少美國移民,在現在看來,真有時空錯亂的感覺。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jpg    凱恩斯的鉅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反觀亞洲突起的四小龍,雖然這些地區自稱為資本主義市場,可是細觀後會發現,此區的經濟發展皆為日本模式的翻版,尤以韓國最為顯著,日韓兩國的企業型態以政府輔助的大財閥為主,日本的經濟於2次大戰後,許多在戰時如三菱與三井等軍事企業,經過政府依規劃型經濟方針,指導日本的戰後發展,許多財閥間互相扶持融資,而不採美式的自由市場機制。韓國亦是採取日式的模式,建構韓式的財閥集團(CHAEBOL),現代、三星、鮮京、大宇等大企業接受政府的規劃發展茁壯,韓國政府並實行非常嚴厲的外匯管制政策,違反者甚至會處死刑。 


台灣則在戰後依照蔣經國政權下的領導,抄襲羅斯福的新政,舉債發展10大建設,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經濟發展,再者,台灣股市採漲跌停機制,並有4大 基金護盤。在社會福利面有連美國這第一世界國家都無的全民健保,再再顯示台灣並不是純資本主義的範本,孫中山曾說過,「民生主義」其實就是「共產主義」的 同義詞。新加坡則在李光耀這強人的帶領下,發展「國家指導型經濟」,是離自由市場最遠的經濟模式,可是新國的平均所得,依然高達2萬美金。 


中國大陸則是一個以左派制度而將經濟從均貧的20世紀,直線往上拉到世界第4大經濟體的國家。「世界是平的」作者Thomas Friedman甚 至羨幕中國社會主義式的市場機制,在他的新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內提到他希望美國只要能當一天的中國就好;美國僅需一天的時間,讓政府可以獨裁一 下,趁機將經濟、政治、環保規範,強制性的規定好,屆時,美國的經濟就會又有競爭力,又可朝永續發展邁進。可是不能當中國超過一天,不然就會敗壞了。 


英國社會學大師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認為,在20世紀下半期,一昧的堅持左右兩極端的時間已經過了,他所主張的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並不支持左派的缺乏經濟論(scarcity economy),因為後現代的經濟體是以生活經濟(life economy)之有機型態運行;亦不主張右派的狹義資本主義,因為市場不僅僅只有一支看不見的手在推動,並需要一支聽得到的哨子來仲裁。 


the third way.jpg  紀登斯的《第三路》


然而美國金融業在1990年代後期的政策鬆綁及大併購熱潮下,有重回大蕭條前期的放任式金融體制趨勢。一些如JP MorganDean WitterMorgan StanlyTravelers GroupPriceWaterHouseCooper等家喻戶曉的投資銀行與美國頂級如Chase ChemicalCitiBankMarine Midland商業銀行合併組成金控公司。這些一連串金融體系的鬆綁政策,將華爾街 【Wall Street】與主街【Main Street(意指美國以商業為主的購物街道,進而引申為美國的消費市場,而非投資為主的華爾街資本市場) 的經濟活動綁在一起,這種經濟活動,導致了資金的濫用與道德風險。 


隨後,聯準銀行(FED)的葛林斯班於9/11後, 採取密集降息的寬鬆貨幣政策,種下了最近金融風暴的禍源。次級房貸風暴的形成,既是華爾街借著賓州大道(美國行政中心的白宮地址)的寬鬆貨幣政策,包裝從 主街那吸引來的次級房貸,並將貸款證劵化,進而以欺騙的手法再銷售至主街的大眾投資者。而這手法自始至終,政府皆無有效的控管機制予以防治,最後讓它釀成7000億美元的大窟窿,而始作俑者的銀行大老闆們,依舊領取巨額的「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真正倒楣的就是納稅人,任何利益都享不到,還要掏自己的荷包協助紓困。 


現今世界上的所謂資本主義國家,皆是左右共存的經濟體,最好的例子就是歐盟,歐洲雖在名義上掛著資本主義的招牌,實際上在社會福利面上,實行的是社會主義模式。北歐國家雖課徵高額的稅賦制度(有些國家的所得稅甚至高達70%,賺一塊錢7毛 給政府),但國家也保障了舉凡教育、醫療、最低收入與貧困救濟等問題。不久前,台灣東森電視的特派記者曾經問到一位芬蘭的政府官員,對於如此高的稅賦制 度,為何芬蘭人都絲毫無怨言,那芬蘭官員解釋,就是因為有如此佳的社會福利政策,芬蘭從政府機構乃至民間組織很少有貪污的現象,因為國家保障了從搖籃到葬 禮的一切負擔,相形下,貪污顯得麻煩且缺乏必要性。 


左右兩派的神話,在剛開始時,皆有它的歷史背景,可是最後常常會淪為政治人物延續政權的一種神話,蘇聯的神話在1989年破滅了,美國的資本主義神話在2008年也正接受嚴峻的挑戰,最後也被7000億美金的紓困案搞到灰頭土臉。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問題的解答永遠都不會是在擁抱另一個極端,而是2端微妙的平衡。一位禪修學家曾說過,如果用兩支手指平衡一支筆,它的平衡點,通常不是幾何學上(A+B)/2的兩端中點,而是夾住後可是使這支筆不致掉落的點,這點可時而偏左,時而偏右,要端看筆的大小結構而論,但是不管在哪,你卻是要試了後才知道;也許經濟上的問題,其實不離萬物運行的道理吧。 

  

                            keynes.jpg

                    經濟學大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1883~1946)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